首页 首页

引领新能源汽车新篇章 广汽埃安即将发布变革性的全固态电池

摘要

广汽埃安旗下吴铂品牌宣布,将于4月12日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据此前媒体报道,该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超过350Wh/kg,与传统电池相比,拥有相同重量3倍电量的优势,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搭载。

全固态电池的优越性

固态电池具有以下优越性:

全固态电池的发展趋势

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半固态电池:先在半固态电池投入市场,待应用于市场某一细分领域后,提升循环性能、安全性等性能。
  2. 全固态电池: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车、规模储能等大规模应用。
引领新新篇章广汽埃安即将发布变革性的

固态电池产业链投资机会

固态电池产业链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可以关注以下两大主线:

  1. 固态电池生产制造企业及其供应商:具备多年积累、实现上车等应用端突破的企业。
  2. 材料环节:氧化物、硫化物等固态电解质生产企业和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以及硅基负极生产企业。

受全固态电池概念影响的股票

以下股票受全固态电池概念影响,值得关注:

广汽埃安固态电池项目

广汽埃安孙公司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固态电池。目前,广汽埃安固态电池项目正在与利元亨合作,进行技术方案交流。

结论

广汽埃安全固态电池的发布,标志着新一代电池技术迎来重大突破。全固态电池的优越性能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相关产业链企业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全固态电池、无图纯视觉智驾…… 广汽科技日“干货”满满

日前,以“科技视界”为主题的2024广汽科技日(GAC TECH DAY 2024)活动在广汽研究院举办。 本次科技日聚焦智电前沿技术,推出了国内领先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以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这两项技术均计划于2026年装车搭载。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电磁悬挂、MLounge祺迹头等舱、MBoard2.0祺迹芯智底盘、飞行汽车等多项广汽先进技术,充分展示广汽自主研发实力。

全固态动力电池将在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与续航里程、安全性等关键指标直接相关,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技术高地。 目前,广汽集团初步打通了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已取得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突破,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三大核心优势,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广汽埃安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李进讲解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

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采用了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与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新型纳米硅复合负极),全固态正极可达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进而实现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 相较于目前最先进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km。

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模型展示

在安全性方面,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采用了高强致密复合电解质膜,使电池在200°C热箱测试中不发生爆炸,刷新了高比能电池安全新高度。 此外,该电池在针刺、裁切、零下78°C干冰环境、90°C高温热水浸泡等极端条件下测试均保持性能稳定,在穿钉、裁切等机械滥用条件下不发生热失控,显著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在电芯容量方面,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通过尝试百余种材料方案和工艺方案,成功确立了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全流程制造工艺,实现了大尺寸多层堆叠全固态电芯的制造,其容量高达30Ah,远超当前行业最高水平(10Ah-15Ah),为车规级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广汽集团旗下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推动广汽集团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全场景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

汽车行业新一轮科技竞赛的主战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特别是自动驾驶成为竞争的焦点。 科技实力强劲的广汽集团,在智能驾驶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拥有众多先进智驾技术,包括可完成极限空间泊车、一键召唤接驾、大曲率坡度跨层行驶的超级泊车,以及高速NDA、城市NDA、交通拥堵领航TJP等,在无人驾驶领域则已实现Robotaxi的示范运行。

本次科技日推出的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可应用于复杂多变全场景,与目前主流技术路线相比,它不仅不需要高精地图,更不依赖激光雷达,而是结合视觉传感器和行业顶尖的AI算法,像人一样感知世界,用更简洁的硬件系统就能实现覆盖范围更广的智能驾驶,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更自由、全场景的驾驶体验。

广汽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陈学文解读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

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在视觉识别上具备三大领先能力,使其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极其精准地理解复杂交通道路的能力。 无论是匝道、隧道、弯道还是路口、分岔路等复杂场景,这套系统都能准确识别并理解道路的结构。 其次,超强的交通信号灯识别能力。 这套系统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各种信号灯元素的准确识别,包括信号灯类型、各种符号和色彩、读秒倒计时以及闪烁状态等。 再次,处理复杂多变场景的能力。 这套系统感知范围达到车前150+米、车后100米,左右50米,是业界水平的1.5倍,感知类别除了车辆、行人、骑手、小动物等常见交通因素,更包括小推车、营地帐篷等不规则障碍物。

在决策和行动方面,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同样表现出色。 通过对动态交通物体的实时跟踪、意图识别和轨迹预测,以及数据驱动与专家规则协同的指挥大脑,凭借广汽首创的流体式时空联合规划技术,这套系统能够精准预判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作出合理、安全、高效的驾驶决策。 此外,在泊车场景中,这套系统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最小误差可以控制到5cm,能够实现行业最高难度的立体车位、窄车位泊车功能。

此外,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更具备持续学习进化的能力。 借助自研的数据闭环和仿真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在仿真测试中不断迭代优化算法,实现自我完善与进化。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同时布局了主流的“多传感融合技术”和前瞻性的“无图纯视觉技术”两大技术路线,而且广汽两条路线都将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 目前高精度地图的覆盖率只占全国公路里程的6%左右,也就是说基于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在全国约94%的公路段无法使用,而广汽两条技术路线都做到“有导航就能开”。

广汽集团通过如祺出行推出自动驾驶数据解决方案

作为自动驾驶持续迭代的重要基础,广汽集团正积极从多个维度打造数据闭环,已投资建设广汽云数据中心、广汽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等,同时通过如祺出行推出了涵盖数据标注平台ONTIME target=_blank>广汽传祺新能源E9福祉车

结语

广汽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广汽内涵,在技术创新领域加快布局、积极行动,打造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面向未来,广汽集团将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专利成果,深耕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擘画“万亿广汽”宏伟蓝图,积极为广州乃至全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汽车强国做出广汽贡献。

广汽埃安首款方形LFP电芯下线 36GWh产能规划慌了谁

2023年12月12日,广汽埃安旗下全栈自研自产弹匣电池2.0版本P58微晶超能电芯正式下线,因湃电池智能工厂竣工。

弹匣2.0电池包(P58电芯)

从技术露出到迈向量产,广汽埃安开启自产电芯新阶段。

秀肌肉

1、P58微晶超能电池:剑指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充

本次发布会推出的P58微晶超能电池,将弹匣电池有关本征安全的设计进一步落地,具备超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优异的快充性能四大特点。

(1)超高安全性:热失控起始温度提升30℃

安全性能主要从四个方向着手。

首先,正极采用磷酸铁锂材料体系;其次,方形叠片实现正负极与隔膜的紧密结合,降低长期循环过程中因局部应力不均造成负极析锂和极片断裂的风险,长薄型设计可实现电芯快速散热,降低电芯内外温差,从而降低电池安全风险;此外,新型纳米陶瓷/耐高温聚合物复合涂覆隔膜可实现隔膜在190℃下存储60分钟以上不破碎,130℃下热收缩率优于0.5%,降低极端内短路下电池风险;最后,广汽埃安自行开发高安全电解液,通过引入添加剂,高温情况下在正负极界面自聚合形成隔离层,改善电芯热稳定性,热失控起始温度提升30℃,总产热量降低30%以上。

(2)高能量密度:磷铁体系实现超700km续航 能量密度195Wh/kg

从体积利用率、压实密度和轻量化三个角度入手,P58磷铁体系电芯可实现超700km续航,质量能量密度195Wh/kg,体积能量密度450Wh/L。

体积利用率的提升主要通过方形叠片、顶盖/极耳直连焊接等设计优化,结合高面密度高压实极片设计,正极面密度可达480g/㎡,正极压实密度2.65g/c㎡,加上12μm铝箔、4.5μm铜箔、0.3mm超薄电芯壳体,最终实现高能量密度。

(3)长寿命:多阶梯成膜技术、低耗锂负极技术降低活性锂损失 整车行驶里程将超150万公里

通过多阶梯成膜技术、低耗锂负极技术降低活性锂在循环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改善寿命,可实现常温快充循环寿命4000周以上,高温快充循环寿命3300周以上。

(4)快充性能:充电10min续航超250km

2、P58微晶超能电池三大工艺难点及广汽应对方案

作为连接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桥梁,制造工艺极为重要,P58微晶超能电池对安全、能量密度、快充、寿命和成本五大性能的要求,带来一系列工艺上的难点:

针对在超薄箔材上实现高面密度、高压实极片一致性难控制的问题,在涂布工序中,广汽埃安应用烘箱风平衡仿真技术、全自动涂布闭环调节技术、涂布单元高精度及过辊组件安装精度,可实现4.5μm超薄铜箔高质量稳定生产,在辊压工序中,通过一体化预压延技术、多极耳电磁加热技术、弧形辊设计及液压闭环控制系统,可提升整体极片厚度,实现12μm铝箔超高压室2.65g/c㎡。

在面对大尺寸极片高速切叠难控制的问题上,广汽埃安在模切叠片工序上通过高速极耳抚平等一系列技术,完成超长极片的高精度切叠,不良率降低35%以上。

在组装工序上,通过运用轨迹自适应等先进焊接技术,成功解决0.3mm铝壳焊接变形的行业难题。

在技术布局上,目前广汽埃安已有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微晶铁锂技术、高压无钴电池技术四大原创技术。

迈向量产

按照此前规划,因湃电池工厂将在2024年3月引进6GWh第一期量产线,2024年底实现18GWh产能,2025年底落地产能36GWh。

BEV车型电芯

PHEV车型或家储电芯

在本次发布会工厂参观环节可以看到,目前因湃广州工厂除了电芯产线,还有PACK产线。

电芯初步规划供给埃安车型,包含BEV和PHEV车型。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产能规划至储能领域。

关于固态电池规划,广汽埃安也在本次发布会上表示将在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无论是高层的公开表态还是实际行动,广汽埃安掌握电池供应命脉已成定局。 至于能否如期上车,自主供应能到什么程度,对现有供应体系会有什么影响,都需要进行后期的验证。

36GWh 100万辆销量目标 意味着什么?

能否如期实现上车计划,取决于产能落地情况。 而产能能否最大化落地,主要考虑资金投入是否到位,以及生产的产品能否实现对现有产品的替代,或者填补空白市场。

因湃电池首期投资109亿,从2022年年底开始进行产线建设,2025年底完成36GWh产能建设,平均每年资金投入在36亿左右。 如果不考虑外部资金进入,以大股东广汽集团现有利润情况来看,压力比较明显。

但如果引进外部资金,承压情况就另当别论。

作为第三方,无法对因湃电池有关电池技术的成熟度的全貌做出最完整的判断,但是可从其对外公开的信息窥见一二。 而且,既然已经走到量产的阶段,有前期研发和固定资产及其它资金的投入,肯定会对其产出有期待和要求。

NE时代统计数据显示,广汽埃安2023年1-10月整车销量近37万辆,对应装机量近22GWh,粗略估计全年装机量在25-30GWh左右。

按照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2022年广州国际车展期间给出的销量规划,2025年100万辆(含出口)销量目标,单月销量目标在8.5万辆左右方可实现,需要在目前销量现状上翻番。

广汽埃安现有车型带电量普遍在50kWh-60kWh,按照带电量40kWh-70kWh测算,100万辆新能源车装机量在40-70GWh左右,36GWh产能至少能覆盖广汽埃安2025年50%以上电池需求。

按照广汽埃安36GWh产能满足60万辆车装机需求的规划,该比例在60%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

一旦产能大规模落地,电池供应商将很快不再享有广汽埃安在终端销量增长的红利,在埃安体系中的增长预期势必会打折。

并且,产能的释放是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以及此后的时间里,广汽埃安原有的电池供应商会在不同时间节点或者不同车型上面临份额缩减或预期缩水的问题。

这对于产能过剩的电池企业来说,是摆在眼前的忧虑。

广汽埃安电池供应格局经历宁德时代一家独大、中创新航比例飙升,再到如今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宁德时代三足鼎立,孚能科技填补软包市场,巨湾技研候补的局面,电池企业在广汽埃安的供应比例中,已达到相对较好的平衡。

所以,当广汽埃安开始自制电池,理论上电池企业的风险也会被均摊。

首当其冲无疑是中创新航。 从2023年1-10月份装机量来看,广汽埃安在中创新航体系中的贡献比例将近43%。 但是相较于2022年接近65%的占比,此时的风险已经被规避一部分。

后续也相应进入更多的车企,供应比例较此前已相对均衡。

对于是否担忧被广汽替代的问题,中创新航副总裁王小强此前在接受媒体交流时表示,车企适当做电池试制线对电池企业来说是好事,但不会形成替代。

他认为,汽车是偏机械加工为主的行业,但电池是化学与机械结合的行业,车企适当做电池试制线,具备部分产能,能更好地了解电池。 但是两者除了技术不同,底层商业逻辑也不一样。 车厂每一款车的电池要求不尽相同,趋向定制化,电池企业作为一个平台化企业,能够投入资源更迭技术,但车企做电池只能以自用做技术迭代,无法持续保持迭代活力。

此外,电池在设计之初,几乎绑定车的参数动力,如果车企向第三方卖电池,意味着把车型信息开放给第三方。 同样,如果车厂完全匹配自产电池,也无法保证产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存在资源浪费的风险。

但是在发布会上,广汽埃安已宣告产业布局将遍布上游材料、中游电池、下游整车,以及与电池配套的充换电和回收。 这些无疑在向外界宣告,广汽埃安要自行掌握电池命脉。

伴随着36GWh产能的逐步释放,广汽埃安将开启自产自销新时代。

就供应比例来看,亿纬锂能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虽然其供应的整车厂较多,但在其供应体系中,广汽埃安贡献比例将近65%,所以一旦广汽埃安订单切换,对其影响会非常明显。

孚能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产品技术路线的切换,目前巨湾技研已有软包装机量,未来就看市场大小和能否有替代能力。

续航1000公里10分钟快充 动力电池打响新一轮技术竞赛

如今看来,前两年火出圈,由比亚迪率先掀起,广汽埃安、东风岚图等企业纷纷跟进的动力电池“针刺试验”,只是一轮“开胃菜”。

进入2022年,在原材料大幅上涨、供应链紧张、产能扩张等多重压力之下,国内电池企业还忙着展开新一轮技术升级赛,声势如火如荼。

6月底的2022广汽 科技 日上,广汽发布基于微晶技术的新一代超能铁锂电池技术(SmLFP)。 具体技术先不说,介绍里的微晶技术、超能铁锂等名词就透着浓浓的“黑 科技 ”意味。

6月23日,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再度发挥“人狠话不多”的作风,用短短4分钟的视频短片发布第三代CTP (Cell to Pack)技术——麒麟电池。 官方介绍直接把特斯拉的4680电池甩在身后: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可提升13%。

再往前一点,上汽的魔方电池、哪吒 汽车 的天工电池,零跑的 CTC 技术、比亚迪的 CTB 技术、国轩高科的半固态电池……均热闹登场。

目前来看,国内动力电池领域正打响新一轮技术升级大赛,从命名方式上可见一斑:刀片电池、弹匣电池、琥珀电池、云母电池、魔方电池、天工电池……命名方式上天入地,气吞山河。 连带一向低调务实的“宁王”,也顺应行业大势为自己第三代CTP电池取了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

那么,动力电池企业这一轮技术升级、“军备竞赛”有哪些特点,又将对产业产生哪些影响?

续航1000公里时代到来

“续航超1000公里我就买。 ”这是网友对电动车续航焦虑的一种调侃。 目前来看,续航1000公里不是梦,已经有不少企业宣称已经攻下续航1000公里的技术制高点。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 预计2023年量产。

今年5月底,国轩高科发布半固态电池技术,称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360Wh/kg,电池包整体能量密度为260Wh/kg,续航里程能达到1000km,今年将正式量产装车。

今年年初,广汽埃安推出中期改款车型埃安AION LX Plus,新车最大亮点是最大续航里程高达1008公里,这也是首款纯电续航超1000公里的量产车。

同样在今年年初,上汽智己亮相两款纯电动车,两款新车搭载上汽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00Wh/kg,并可做到20万公里零衰减(NEDC工况)、永不自燃。 新车全系标配93kWh电池包,高配为115kWh,最大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预计今年四季度量产交付。

2021年年初,蔚来在NIO Day上宣布,将推出150kWh固态电池包,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 根据规划,半固态电池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搭载在蔚来ET7车型上。

对于动力电池的1000公里挑战赛,特斯拉的态度颇为傲娇:有技术,但不用!今年3月,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

“续航超过600英里(1000公里)的电动车,我们一年前就能造,但这会让产品状态变得更糟,因为在99.9%的情况下会携带并不需要的电量,而这些会让加速、操控和效率更差。”

同样在今年3月,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22年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以前电动车续航里程在200公里的时候,能量密度是最重要的指标;但当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的时候,和燃油车一箱油一样的里程,电池能量密度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指标可能会变成安全、成本、循环寿命等”。

在 汽车 行业论坛上,一些专家也批评续航1000公里没必要,续航超1000公里,同时满足安全和低成本,又具备5-10分钟快充能力的电池技术是“忽悠”,以目前技术能力尚达不到。

但就像“中考分流”让一半孩子去上职高一样, 社会 不需要人人都是大学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具体每个家长身上,很少有人能接受自己孩子初中毕业、正值“中二”叛逆期就被分流到职高。

动力电池企业又何尝不知道大多数用户根本不需要1000公里续航的车,但谁不想通过挑战1000公里续航这个技术制高点,来显示自己的技术实力,证明自己是动力电池赛道的“天选之子”?

毕竟,能把续航做到1000公里,不是简单堆砌电池包,同时满足安全、成本、高压快充、循环寿命等条件,还是挺考验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功底的。

材料创新少多是结构创新

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有两大路径:一是材料体系的创新,如高镍低钴/无钴等正极材料创新,石墨向硅基材料的负极材料创新;固态电池技术等。 还有宁德时代推出的钠离子电池,用来源更广泛、成本更低的钠离子,替代锂,也属于材料创新。

另一是工艺、结构层面的创新。 如近几年大热的刀片/叠片工艺、CTP、CTB(Cell to Body)、CTC (Cell to Chassis)技术等。 CTB、CTC叫法不同,但本质上差不多,都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指将电池、底盘和下车身进行集成设计,以达到减少电池组建、轻量化设计、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等目的。

相较而言,动力电池的材料创新难度更高一些,演进迭代没那么快。 比如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与锂离子电池几乎同期起步,经过几十年才刚刚迈过商业化规模量产的门槛。

固态电池技术的研究同样从上世纪70-80年代就开始,近10年来的研发更是如火如荼,但目前来看,2025年最多能实现半固态电池的量产,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得到2030年之后。

还有无钴电池等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改进,也没那么容易,很难一年一迭代。

工艺与结构方面的创新则相对容易一些。 像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从2019年到2022年短短三年时间,已经迭代至第三代。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就是动力电池结构创新的代表。 其核心思路是改变原有的电芯-模组-电池包结构,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 2019年宁德时代发布一代CTP技术,率先使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50%,开启了动力电池结构的无模组时代。

麒麟电池有三大技术亮点,一是将横纵梁、水冷板与隔热垫合三为一,集成为多功能弹性夹层,化繁为简的设计使得麒麟电池的体积利用率突破72%(业内最高水平),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有效阻隔热失控、提升电池包的抗震抗冲击能力,从而提高电芯安全与使用寿命。

二是多个功能模块共用底部空间,将结构防护、高压连接、热失控排气等功能模块进行智能分布,增加了6%的能量空间。

三是首创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将导热性能提升50%,电芯控温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一半,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 同时具备4C快充性能,10分钟充电到80%电量。

此外,麒麟电池技术适配三元和磷酸铁锂两种技术路线,其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255Wh/kg,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

总结起来就是,麒麟电池技术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提升”,还把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到新高度。

大名鼎鼎的比亚迪刀片电池,也属于工艺、结构方面的创新。 主要通过改造电池包的设计与工艺,将电池包整体空间利用率由过去的40%提升至60%,因此体积能量密度比过去增加约50%,进而提升续航能力。

特斯拉的4680电池,则是既有工艺、结构的创新,又有材料创新。 和前一代2170电芯相比,4680电芯的能量提升5倍、续航里程提升16%、功率提升6倍、在电池组层面每千瓦时成本降低14%。

工艺方面用无极耳技术,简化了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绕制和涂料流程,提高导电面积,从而降低电芯内阻,提高电流。 结构方面率先开启CTC (Cell to Chassis)技术潮流,将电芯直接集成于车辆底盘。

材料创新方面,使用原始的硅作为阳极材料,采用无钴化的 “高镍阴极”。 提升能量密度与性能,同时又显著降低成本。

中航创新的One-Stop电池,同样属于结构创新,通过采用超薄壳壁、多维壳体成型、多功能复合封装、一体桥接电连接等技术创新,使动力电池结构重量降低40%,零部件数量减少25%。

还有上汽的魔方电池、哪吒 汽车 的天工电池,零跑的 CTC 技术、比亚迪的 CTB 技术,都属于工艺、结构方面的技术创新。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黑马,广汽近年在技术创新上动作频频,并在动力电池的材料创新上不走寻常路,屡放“大招”:

2021年,广汽埃安推出弹匣电池、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海绵硅负极电池三项自主研发的电池技术。 弹匣电池属于结构创新路线,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和海绵硅负极电池都属于材料创新。 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号称可以在8分钟内充满80%,长续航硅负极电池则号称是全球首个突破1000Km续航大关的动力电池,今年年初实现量产装车。

广汽新发布的SmLFP电池,和市面上量产的磷酸铁锂电芯相比,电芯质量能量密度提升13.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20%,-20 低温容量提升约10%,快充可达到2C以上,动力电池寿命可达150万公里以上(>4000周@80%),突破了锂电技术“性能均衡”的行业难题。

伴随新一轮技术竞赛,动力电池赛道的行业门槛也在不断提高。 没有超长续航没有4C快充,都有点拿不出手。 但命名五花八门的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背后,是有真功夫还是趁热造势、夸大宣传,量产装车后就会现原形。

反正不起火不爆炸的各种电池技术喊了也有两三年了,看上去主流企业都已攻克这一核心 科技 。 但电动车起火燃烧的事故依然不断,其中不乏国际大厂、知名大品牌。 还有续航,官方的宣传参数与实际表现之间,也还有不少差距。

结语

再次证明,时代变了,中国 汽车 市场的 游戏 规则变了。 新能源 汽车 正强势崛起,产业变革加速。 而眼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这轮技术升级大赛,又将为电动车替代燃油车、中国电动车崛起提供更强的动能。

通过万利股票开户网预约开户,股票佣金不到万一,期货手续费,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均可享受全国最低手续费的优惠,有意咨询开户微信:gpkhcom,有专人一对一指导开户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