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家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成功发债 受益概念股蓄势待发 1月信用债发行喜讯

背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p>

4家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成功发债受益概念股蓄

媒体报道称,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显示,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深圳二手房市场也呈现快速回暖中,二手房周录得824套(含自助),环比增长3069.2%。

展望

光大证券分析,今年各地两会广泛提及地产新模式,机构认为其主要通过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实现。

可以预期的是,2025年,市场主导的商品房市场企稳,与政策主导的保障房体系加速,将有望遏制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的态势,稳定楼市预期。

具体到A股市场,此前万科获得大股东强势支持,碧桂园也与多家银行达成债务重组共识,头部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折射出行业大环境的好转。目前房地产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随着行业基本面的逐步改善,板块估值有望迎来修复。


天经地义的生肖

天经地义的生肖马很多财运旺存钱少,是因为命中财不厚,流年财不厚,财不厚挣到的钱如流水而过,没存下来,财旺有库才好,没有库存不下钱的,所以每年旺财的流年吉祥物非常的重要,无论财旺与否先摆放流年风水摆件旺起来财库,少破财再说。 开天辟地打一个生肖开天辟地是什么生肖?——谜底:龙。 开天辟地?【拼音】:kāitiānpìdì【解释】: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举例造句】:感谢那些开天辟地,披荆斩莽的英雄们!只有你们才配承受这最高的幸福,最大的快乐。 ★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拼音代码】:ktpd【近义词】:?史无前例【反义词】:?司空见惯【歇后语】:盘古王耍板斧【灯谜】:工人筑路;盘古的斧头【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英文】:creationoftheworld【故事】:传说天地没有分开时是一个混沌的大鸡蛋,盘古就生活在这里面,他睁开眼睛,看见眼前一片黑暗,十分生气,顺手抓起一把斧子用力一劈,从而使天地分离,盘古站在中间感到十分压抑,就用力撑天与踩地,使天地的距离越来越远。 央行救市16条11月13日消息,央行、银保监会已在11月11日向地方下达《16条金融政策主要围绕6个要点开展,即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凤凰网风财讯对比2018年-2021年民企纾困措施发现,此次“金融支持16条措施”基本覆盖了往年主要的民企纾困措施,融资支持方面未超出此前的政策范畴,但政策力度明显强于历史。 这次史无前例的地产救市,如何理解其本质、效用和目标?对房企、购房者、金融机构有哪些影响?多家机构展开全面解读。 一、金融支持16条措施“6大亮点”亿翰智库认为,此次“地产金融支持16条措施”涵盖内容丰富,且专门针对融资端,主要有六大亮点:1、对前期过严政策的纠偏。 比如,首次出现对于信托融资的管理,改变了前期全盘严控局面,这对于适用非标/信托融资的企业而言带来利好;2、对租购并举新制度的政策支持,完善金融配套支持,符合持续推进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政策导向,助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3、延续了“保交付”的“三保”基调,“三保”是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的底线,不容触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举措;4、惠及市场主体本身,给予主体增信支持,避免信用缺失造成的风险蔓延,与“第二支箭”一脉相承;5、“保需求”仍是第一要务,满足人们合理住房需求的实现;6、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延长政策过渡期。 二、政策落地执行有待观察亿翰智库认为,“地产金融支持16条措施”属于纲领性文件,指示了政策的基本框架,有一定指示意义,但最终的政策细则、执行情况、落地效果等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16条措施着眼点在控制存量融资风险蔓延,总体基调仍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之内,不代表政策开始放上松,更不等同于走老路。 政策倘若能有效落地执行,或能打破了政治局会议后的静默状态,进入到新的政策阶段,给持续冷淡的行情注入信心。 三、参照2018年政策效果?此次救市效用几何?海通证券认为,参考2018年政策标准,支持主体包括“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等,而2018年以来民企系列救助政策,施行效果最好的是民营企业的信贷、股权融资的提振。 此次“地产金融支持16条措施”最值得期待的也是信贷和股权融资两方面,债券融资恢复有待观察。 预计短期优质民企、头部示范房企融资环境或有边际改善;长期视角来看,目前市场对民营地产债总体偏谨慎,随着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支持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市场信心或得到进一步提振。 国盛证券认为,房企融资难问题突出,此次支持升级将为优质民企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尤其是房企信用债,政策真正落地那么基本面稳健的优质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望重新发债获得流动性的支持,缓解现金流的压力,避免行业风险进一步蔓延。 中指数研究院认为,在市场信心较为脆弱的当下,监管部门释放重磅利好,对修复市场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 但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尚未出现明显好转,购房者观望情绪仍较重,市场活跃度不足。 四、会有更多救市政策出台吗?天风证券认为,在当前对于民营房企一系列的救助政策之下,未来进一步的增量政策仍可以期待。 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考虑到之前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等落地均偏市场化,如担保要提供充足反担保,明显削弱了政策的救助力度。 在房地产基本面仍偏弱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政策救助力度与对应信用风险,是当前政策需要思考的内容,对于市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五、对房企影响多大?中指数研究院指出,5月-8月支持示范房企增信发债只有6家民营房企,11月1日交易商协会座谈会有21家房企,11月8日“第二支箭”不区别对待国企和民企均可提供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直到这次16条政策指出“财务总体健康、面临短期困难的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提供增信支持”,表明监管部门支持民营房企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扩容,会有更多民营房企受益,也会改善金融机构对民营房企风险偏好和融资氛围。 天风证券认为,目前政策支持力度明显更强。 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当前我们面临的基本面也处于历史较差的水平。 就当前实际情况,尚未违约的民营房企本身就已不多,而支持已经违约的民营房企进一步发债,可能意义并不大。 但对于目前尚未违约的并且资质较好的民营房企存量债券,可以适度乐观。 六、对购房者有什么影响?中指数研究院认为,此前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已明确发文指出符合条件的城市可以下调或取消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央行也已下调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15个基点,均为各地优化信贷政策释放了空间。 三季度以来,需求端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不断加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始终是政策核心。 多部门发布全国性普惠政策以来,已有1个半月时间,但整体市场销售恢复不及预期,房企回款压力不减,难以覆盖到期债务压力,或许这也是本次中央加大房企融资端政策和支持债务展期的重要原因。 二此次16条政策主要还是对“支持各地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再次强调。 七、对金融机构有何影响?中指数研究院认为,本次此次出台的细则让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更为精准、使用更加高效,同时也免除了机构的后顾之忧。 比如“保交楼”政策,中央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各地加快“保交楼”,8月,住建部、央行等部门出台政策,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 9月,全国2000亿专项借款资金启动后,郑州、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均有相关资金到位,在当地“保交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租赁住房前景怎样?此次《通知》提出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住房租赁领域的金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预计未来,住房租赁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快落地,住房租赁相关企业将获得更多支持。 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表明中央将继续发力完善住房供应端制度政策,并大力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完善购租、市场保障的住房体系,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是重点。 《通知》全文截图如下:完

八面解读"金融支持地产16条措施",比2018年更猛?

11月13日消息,央行、银保监会已在11月11日向地方下达《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金融支持16条措施”)。

16条金融政策主要围绕6个要点开展,即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凤凰网风财讯对比2018年-2021年民企纾困措施发现,此次“金融支持16条措施”基本覆盖了往年主要的民企纾困措施,融资支持方面未超出此前的政策范畴,但政策力度明显强于历史。

这次史无前例的地产救市,如何理解其本质、效用和目标?对房企、购房者、金融机构有哪些影响?多家机构展开全面解读。

一、金融支持16条措施“6大亮点”

亿翰智库认为,此次“地产金融支持16条措施”涵盖内容丰富,且专门针对融资端,主要有六大亮点:

1、对前期过严政策的纠偏。比如,首次出现对于信托融资的管理,改变了前期全盘严控局面,这对于适用非标/信托融资的企业而言带来利好;

2、对租购并举新制度的政策支持,完善金融配套支持,符合持续推进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政策导向,助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3、延续了“保交付”的“三保”基调,“三保”是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的底线,不容触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举措;

4、惠及市场主体本身,给予主体增信支持,避免信用缺失造成的风险蔓延,与“第二支箭”一脉相承;

5、“保需求”仍是第一要务,满足人们合理住房需求的实现;

6、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延长政策过渡期。

二、政策落地执行有待观察

亿翰智库认为,“地产金融支持16条措施” 属于纲领性文件,指示了政策的基本框架,有一定指示意义,但最终的政策细则、执行情况、落地效果等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16条措施着眼点在控制存量融资风险蔓延,总体基调仍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之内,不代表政策开始放上松,更不等同于走老路。

政策倘若能有效落地执行,或能打破了政治局会议后的静默状态,进入到新的政策阶段,给持续冷淡的行情注入信心。

三、参照2018年政策效果此次救市效用几何?

海通证券认为,参考2018年政策标准,支持主体包括“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等,而2018年以来民企系列救助政策,施行效果最好的是民营企业的信贷、股权融资的提振。

此次“地产金融支持16条措施”最值得期待的也是信贷和股权融资两方面,债券融资恢复有待观察。

预计短期优质民企、头部示范房企融资环境或有边际改善;长期视角来看,目前市场对民营地产债总体偏谨慎,随着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支持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市场信心或得到进一步提振。

国盛证券认为,房企融资难问题突出,此次支持升级将为优质民企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尤其是房企信用债,政策真正落地那么基本面稳健的优质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望重新发债获得流动性的支持,缓解现金流的压力,避免行业风险进一步蔓延。

中指数研究院认为,在市场信心较为脆弱的当下,监管部门释放重磅利好,对修复市场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 但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尚未出现明显好转,购房者观望情绪仍较重,市场活跃度不足。

四、会有更多救市政策出台吗?

天风证券认为,在当前对于民营房企一系列的救助政策之下,未来进一步的增量政策仍可以期待。

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考虑到之前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等落地均偏市场化,如担保要提供充足反担保,明显削弱了政策的救助力度。

在房地产基本面仍偏弱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政策救助力度与对应信用风险,是当前政策需要思考的内容,对于市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五、对房企影响多大?

中指数研究院指出,5月-8月支持示范房企增信发债只有6家民营房企,11月1日交易商协会座谈会有21家房企,11月8日“第二支箭”不区别对待国企和民企均可提供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直到这次16条政策指出“财务总体健康、面临短期困难的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提供增信支持”,表明监管部门支持民营房企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扩容,会有更多民营房企受益,也会改善金融机构对民营房企风险偏好和融资氛围。

天风证券认为,目前政策支持力度明显更强。 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当前我们面临的基本面也处于历史较差的水平。

就当前实际情况,尚未违约的民营房企本身就已不多,而支持已经违约的民营房企进一步发债,可能意义并不大。

但对于目前尚未违约的并且资质较好的民营房企存量债券,可以适度乐观。

六、对购房者有什么影响?

中指数研究院认为,此前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已明确发文指出符合条件的城市可以下调或取消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央行也已下调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15个基点,均为各地优化信贷政策释放了空间。

三季度以来,需求端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不断加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始终是政策核心。

多部门发布全国性普惠政策以来,已有1个半月时间,但整体市场销售恢复不及预期,房企回款压力不减,难以覆盖到期债务压力,或许这也是本次中央加大房企融资端政策和支持债务展期的重要原因。

二此次16条政策主要还是对“支持各地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再次强调。

七、对金融机构有何影响?

中指数研究院认为,本次此次出台的细则让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更为精准、使用更加高效,同时也免除了机构的后顾之忧。

比如“保交楼”政策,中央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各地加快“保交楼”,8月,住建部、央行等部门出台政策,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 9月,全国2000亿专项借款资金启动后,郑州、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均有相关资金到位,在当地“保交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租赁住房前景怎样?

此次《通知》提出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住房租赁领域的金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预计未来,住房租赁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快落地,住房租赁相关企业将获得更多支持。

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表明中央将继续发力完善住房供应端制度政策,并大力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完善购 租、市场 保障的住房体系,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是重点。

《通知》全文截图如下:

房企融资有突破!政民企发债或成新发力点?

近期,房企融资政策暖风频吹。

11月8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的支持力度。

在此前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企融资规模也有所增长。 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规模同比上升16.4%,年内首现正增长。 其中,信用债规模同比增长1.5倍。

业内人士认为,10月单月融资规模首现同比上升,与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初期相比,行业融资已出现修复迹象。 同时,受政策支持影响,预期民企融资将有所突破。

融资规模首现同比正增长

根据中指院监测的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动向,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556.8亿元,同比上升16.4%,融资规模年内首现正增长。

从融资结构来看,10月信用债规模占比57.4%,海外债占比0%,信托占比4.9%,ABS融资占比37.7%。

具体来看,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同比上升155.7%,环比下降17.5%;信托融资同比下降72.1%,环比下降46.5%;ABS融资同比上升22.2%,环比下降35.3%。

中指研究院认为,10月房企融资同比首次出现正增长,与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初期相比,行业融资已出现修复迹象。 其中,信用债发行同比大幅上升,主要受基期数值很低所致。 2021年9月开始,第一批出险企业出现违约事件,对市场冲击很大,导致投资人信心快速下降,债券发行能力大幅回落。 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进入回调阶段,多次受到政策大力支持,成为各渠道中修复最快的一种融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债已连续三个月无新发行,仅有房企交换要约成功后重新发行上市。 中指研究院认为,近期有若干头部企业宣布暂停境外债偿付,或申请债务展期,预期未来海外债新发行将更加艰难。

累计来看,1-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7535.5亿元,同比下降51.4%。 从融资结构来看,信用债占比53.5%,同比提升22.4个百分点;海外债占比仅为2.3%,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信托占比10.9%,同比下降18.0个百分点。 ABS占比33.3%,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

另外,从融资利率来看,10月融资综合平均利率为3.48%,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受政策端持续放宽房地产融资影响,房企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民企发债或成融资新发力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房企融资得到政策进一步支持。

11月8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据了解,2018年,针对部分民营企业遇到的融资困难问题,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展融资。 其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第二支箭”。

近期,交易商协会已经组织中债增进公司积极开展了部分民营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增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交易商协会指出,后续,相关工作将纳入支持工具统筹推进。 未来,随着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支持范围和规模的扩大,支持工具作用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尤其有利于稳定和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

11月1日,交易商协会、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中债增进公司,召集金辉、新希望(13.34 -0.97%,诊股)地产、德信中国、大华集团、仁恒置业、雅居乐等21家民营房企召开座谈会。 与会企业表示,座谈会明确中债增进公司将继续加大对民营房企发债的支持力度,目前正在推进10余家房企的增信发债,涉及金额约200亿元。 本次座谈会是交易商协会8月以来第三次召开民营房企座谈会。

据了解,8月以来,中债增进公司共推进10余单房企增信项目,支持新城控股(14.75 0.07%,诊股)、美的置业、龙湖拓展、碧桂园、旭辉集团、卓越集团等多家民营房企发债融资83.68亿元,累计带动民营房企发债融资155亿元。 龙湖、美的、新城、碧桂园、旭辉集团、卓越集团等企业正推进第二轮增信发行项目,金辉、新希望、雅居乐等民营房企项目也在积极准备中。

10月30日,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0月底,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赴中债增进公司开展专题调研,对中债增进公司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工作给予肯定,并指出“加大对民营房企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从近期政策支持来看,民营房企的债券融资将继续得到监管支持,发债主体的范围、规模都将得以扩大,民企发债将成为行业融资新的发力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丁祖昱也认为,政策将继续适度改善房企融资环境,加大民企融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将对优质企业兼并重组出险企业或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也将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支持优质项目融资及收并购,帮助行业加速出清。

万利股票开户网预约优质证券公司开户,佣金万一免五,还能开AA级头部券商! 开户微信:gpkh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