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持续繁荣 IC制造产值增长 概念股 国内企业蓬勃发展
摘要:
近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报告称,4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313亿美元,同比增20.9%,创下2010年9月以来最高同比增幅。2016年上半年较低的基数以及今年上半年存储器持续涨价,4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
北方华创:资源整合,构建智造强国
国内高端设备领域都有突破,取得了了阶段性的进展,并在28nm上都已基本实现了产业化。
随着整个国有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行业有望迎来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整合的春天,国内设备行业集中度有望增强。
产业链景气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17-19年EPS分别为0.28元,0.33元,0.35元。公司所在集成电路设备行业的市场空间大且公司为国产化设备龙头,公司又属于唯一A股集成电路设备公司,是稀缺标的,虽然目前估值倍数已经较高,但我们认为短期仍然存在交易机会,并且根据产业链调研,行业未来收入增速高于此前预期。
因此给予公司目标价43.0-47.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 半导体设备研发技术难度大,国产化程度不及预期。 20241112120042_44372.jpg" alt="持续繁荣IC制造产值增长概念股国内" loading="lazy">
嘉芯半导体周伟芳:U型周期,正是半导体设备企业潜心修炼良机
在近年来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供应链危机背景下,支持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发展成为晶圆厂的关键选择,国产设备的验证周期显著缩短,为半导体设备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此时,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市场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 众多泛半导体领域的新玩家凭借产能和设备集成等优势跨界进入半导体行业,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2018年,上市公司万业企业收购了离子注入机设备商凯世通,开始向半导体产业转型。 2021年,万业企业与全球知名产业专家共同投资成立了嘉芯半导体,致力于打造“1+N”设备平台战略,向集成电路前道设备的平台型公司迈进。 嘉芯半导体新研发制造基地“目前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的1.0阶段大部分已上市,这些企业大多源自2000年至2010年海归专家回国创业,现已成为国产半导体设备的第一梯队企业。 ”嘉芯半导体董事长兼CEO周伟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包括嘉芯半导体在内的新一批2.0企业,正赶上行业赛道的国产化提升,公司将紧跟国产替代的浪潮,致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面向国内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实际需求和产线演进节奏布局成熟工艺的设备市场,为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半导体行业周期谷底,正是设备企业潜心修炼良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对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对晶圆代工的产能需求进一步叠加和裂变,国内半导体制造企业的产能扩张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尽管去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降,现在也未完全走出U型谷底,但这正好是设备公司潜心做产品研发和验证的良机。 ”周伟芳指出。 半导体设备研发周期相当长,从α设备量产到客户工厂现场验证至少需要6个月以上时间进行数据搜集、反馈,验证后客户才会下单,整个周期通常超过一年。 因此,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和设备企业的发展周期是反向的,这也是设备企业成长的绝佳机会,嘉芯半导体将紧握当前这个设备企业成长的时间窗口。 对于公司发展规划,她强调,首先,聚焦嘉芯半导体现已覆盖的薄膜沉积、刻蚀、快速热处理等主制程设备及尾气处理等支撑制程设备,不断完善补强,打造一个完整的一站式前道设备解决方案,目标覆盖领域占晶圆厂整厂设备价值量的50%以上。 其次,贴合客户需求提供更多工艺know-how服务和定制化需求,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设备。 周伟芳将半导体设备比喻为厨师烹饪用的工具,有厨师用这些工具烧家常菜,有厨师却能做出满汉全席,而晶圆厂最核心的know-how就是怎么用数百台的前道工艺设备,来生产出符合良率效能皆佳的芯片或器件,这才是考验晶圆厂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的关键。 “近两年建厂扩产较为迅猛,但是国内真正懂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工艺人才储备不足,国产设备的客户接受度不高,这也是为什么以前推国产设备那么难。 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若不好用或用得不好,就会事半功倍。 ”她强调。 随着海外加大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影响,倒逼上游环节的国产化加速。 然而从一个国际供应链体系下的生产线逐渐转到部分国产再到全部国产,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并且可能长达5年以上。 周伟芳强调,尽管痛苦,但是这是一个终局思路,越来越多有前瞻性的、有战略眼光和产业抱负的Fab,开始加大提升国产设备的使用比例。 首先解决“买不到”的问题,接下来“好不好用”的问题再逐步解决。 “在这些需求背景下,半导体设备公司的思路已经开始从最初的卖设备到提供工艺、提供know-how、提供服务,这才是客户真正想要的。 ”周伟芳说。 目前嘉芯半导体旗下拥有子公司嘉芯迦能、嘉芯闳扬和新产品研发部等,吸纳了来自全球众多的成熟专家团队,已形成多个半导体前道核心设备产品线。 2021年成立以来累计订单金额已超过4.7亿元,获得快速热处理(RTP)设备,氮化硅、侧墙、金属等离子刻蚀机,高密度等离子薄膜沉积设备(HDP-CVD),掺杂硼磷二氧化硅薄膜化学沉积设备(SACVD),二氧化硅等离子薄膜沉积设备(PECVD),钛/氮化钛沉积设备(MOCVD),铝铜金属溅射设备(Metal Sputter(Al/Ti/TiN)),双燃烧+双水洗尾气处理设备等多类设备订单。 日前正式启用的嘉芯半导体新产能基地将根据下游客户的扩产计划来制定具体的产能规划,与此同时,嘉芯半导体积极展开全国布局,浙江嘉善作为主研发制造基地,另外还在天津、青岛、上海浦东、莆田和深圳设立了服务中心,满足7×24小时客户服务。 “以一个月产能5万片的成熟晶圆厂为例,其半导体设备投资约为50亿元至80亿元,如果嘉芯的设备能够覆盖薄膜、刻蚀等多个主工艺流程,可以占到设备投资总额的40%左右。 ”周伟芳强调,“此外,第三代半导体和先进封装也是国产设备企业瞄准的新赛道,但是这些领域还需要产业链解决相应的技术和成本挑战,设备需求才能迎来爆发。 ”独木不成林,国产半导体设备需要生态繁荣的发展沃土“半导体设备,独木不成林,是一个非常讲究生态和打法的产业。 ”周伟芳指出,半导体设备需要从底层就与客户生长在一起,打造一个整体合作的生态。 在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中,零部件的同步成长尤为重要。 据悉,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由于极其复杂的使用环境,零部件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而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验证程序相当复杂,且下游客户配合度不高。 另外在长期产品迭代过程中,国外零部件厂商形成了大量的know-how,而国内厂商因缺乏经验和关键技术很难得到验证机会和规模应用。 周伟芳提到,如今向晶圆厂客户推介设备时,他们一是在意设备是不是国产的,二是在意设备中的核心零部件是不是国产的,尤其是例如像压力计、流量计、E-chuck等部件目前国产化比例几乎为0。 当前的国产化提升,不仅是设备的提升,也在倒逼最难涉足的零部件、材料等领域同步实现国产替代,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 “我们国产零部件的问题不在于技术指标或寿命达不达标,而是没有被验证过,而这些零部件没有在机台上马拉松跑上几年,可能无法发现问题。 例如气体流量部件关键的密闭性、耐腐蚀性等指标,没有在实际机台中运行两年可能发现不了问题。 ”周伟芳指出。 在嘉芯半导体新产能基地正式启用之后,将加速推进特色化的半导体高端装备产业上下游集群,形成多维半导体技术产业矩阵。 未来这个产业聚落将在这片具备区位交通、资金支持、技术实力等多重优势协同的“沃土”,为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今年8月嘉芯还与嘉善复旦研究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获得顶尖合作院校产-学-研全方位长期稳定技术支撑。 双方将共同携手就集成电路领域的科研合作、产业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围绕科技合作、产业合作、人才交流三个方面就技术攻关、创新平台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研发资源及服务开放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等领域进行全方位互利合作。 潮起江海阔,扬帆正当时。 当前,嘉芯半导体新研发制造基地已从蓝图变成实景。 在未来,围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大战略需求背景下,嘉芯半导体将以打造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域平台型企业为核心的高端研发和制造集聚区为发展目标,推动半导体产业“创新之花”结出一个又一个“产业之果 ”。
面对当前世界的金融危机,我国如何增强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增强金融危机中的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来源 索维尔研究及数据中心当前,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正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应对危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我们应以此为指导,以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客观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地把自主创新作为应对的关键举措,努力在危机过后切实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一、百年全球历次重大危机及其给我们的启示一百多年来,世界先后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危机前后实践证明,凡是善于迎难而上、依靠科技锐意创新的国家和企业,都能很快摆脱危机并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1.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在波动中实现稳定增长的强大杠杆。 技术创新的活跃带来经济繁荣;而技术创新低迷,则往往成为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 伴随经济波动,一些昔日主导性产业逐步衰退,而另一些新兴产业在创新的推动下茁壮成长,成为支撑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 自1788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起,这样的规律就反复显现。 其中美、日、韩三国在危机中的各自发展就是有力证明。 (1)美国在大萧条后依靠技术创新迅速进入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化发展高峰期。 20世纪初,美国通过石油开采、冶炼、电力与电气技术创新,推动钢铁、汽车、化工、电气等产业快速扩张。 自汽车工业采用流水线作业的重大技术革新后,生产能力迅速增加,汽车销量于1929年突破500万辆。 但随着投资被过度挖掘,主导产业大量生产过剩,加上制度性因素等导致大萧条爆发。 在大萧条动荡期间,通讯、化学合成、有声电影等新技术逐步成熟,推动电信、无线电、合成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及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了经济回升,到1939年美国逐步转入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化发展高峰期。 大萧条导致经济倒退了近30年,而新一轮技术创新则使美国经济只用了8年就基本得到恢复。 (2)日、美两国在石油危机后依靠技术创新使得节能型、低耗能产业迅速崛起。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日本因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受损最为严重。 但日本大力推进“节能技术革命”,加快新能源利用技术以及节能技术的自主研发,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重心向电子机械、家用电器等低耗能产业转移。 同时,抑制传统产业规模扩张,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 如造船业实施扩能控制,注重加强船型开发,竞争力大幅增强,迅速扭转了不景气局面。 在1973年以后的10年中,日本GDP实际增长了47%%,而一次能源消耗量只增长了17%%。 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时,日本受影响最轻,并大大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 同样,在石油危机期间,以化工、钢铁、汽车等“烟囱工业”为主导的美国经济也遭受严重打击。 危机后的美国大力推动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的新兴产业发展,使通讯设备、计算机、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经济新的主导力量。 1993年美国工业增长的45%%已由高新技术产业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40%%以上。 同时传统产业规模缩小,钢铁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从1.9%%下降到1.6%%;汽车工业占GDP比重从3.7%%降为2.1%%。 (3)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依靠技术创新快速步入知识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期。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而此时韩国仍以重化工为主推动产业规模扩张。 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实际失业率高达12%,经济几乎陷入瘫痪。 这促使韩国政府痛下决心依靠创新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国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法》,把大学的科技拨款从8.4%提高到12%,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开发,集中发展计算机、半导体、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航空航天等28个知识型产业,仅3年时间经济率先复苏。 其间,韩国IT产业附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4%%,占GDP比重从1997年的8.6%%增加到2000年的12.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5%%。 不仅基础研究水平达世界一流,且汽车、电子、冶金、造船、动漫甚至美容等产业都因具有原创能力而走在世界前列。 2.支持科技创新是政府应对危机战略举措的核心内容。 近百年来,成功应对重大危机的国家共同之处在于,在尽快稳定经济、恢复生产的同时,着眼于危机后国际竞争力的培育,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一是确立和提升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大萧条后,罗斯福政府提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五条基本原则,为此后美国科技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基础框架。 日本在石油危机中确立“技术立国”战略,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危机之后,将“科技创新立国”上升为基本国策。 新加坡也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得到启示,于1991年成立了国家科技研究局,并开始实施第一个科技五年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较快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韩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改“出口立国”为“科技立国”,致力于建立“以科技为中心的社会”。 二是将科技投入视为重要战略投资不断加大力度。 二战后,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研发投入的稳定增长。 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研发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5%%以上,日本在4%%左右,美日政府研发投入均占到了国内研发总投入的一半以上。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研发投入剧增,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997年的3.61%%上升到2001年的4.4%%。 三是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发奠定结构转型基础。 美国特别重视把国家军事战略需求与经济发展结合。 8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大力支持信息通讯、空间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尖端技术研发;同期西欧18国共同制定了尤里卡计划,重点加强计算机、机器人、通信网、生物技术、新材料等5个优先领域的研发。 正是这些面向未来的技术成果,为后来这些国家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重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导向作用。 早在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政府就颁布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联邦政府必须采购美国货物和服务,以保护本土企业。 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专门制定了《特定机械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对重点产业技术开发提供补贴、税收和金融优惠。 而韩国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迅速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产业政策方向及知识基础产业发展方案”,全力发展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 五是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美国在鼓励企业自由竞争的同时,不断强化对企业创新的扶持。 石油危机时,美国政府联合企业共同实施“Sematech计划”,显著提高了半导体企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扭转了全球竞争中的不利局面。 90年代以来,美国对企业的扶持向成果产业化阶段扩展,突破以往仅限于“竞争前阶段”的限制。 而日、韩、新等国,更是把支持企业创新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从研发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等各阶段都全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3.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是挺过危机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 经济动荡往往成为企业进化的重要时机。 很多世界级大公司正是因为从不放弃技术创新,危机不仅没能击垮它们,反而成为做大做强、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 一是始终保持旺盛的研发活力。 一百多年来,这些世界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 现代化学工业发展始于杜邦、拜耳等,现代通讯业发展始于贝尔等,现代汽车业发展始于福特等,现代钢铁业发展始于奥钢联、新日铁等,现代计算机产业发展始于IBM、英特尔和微软等。 全球跨国公司拥有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究开发经费,而美国85%%的发展研究、60%%的应用研究和16%%的基础研究均由企业完成。 二是致力于在产业链高端占据领先地位。 危机中,世界级企业始终坚持开展基础性、战略性技术研发,通过重大技术突破占领行业制高点。 在大萧条前后的11年里,杜邦公司投入2200万美元和230名科技人员,致力于合成纤维开发,于1938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从此奠定了全球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及杜邦在全球化学工业的领军地位。 三是以产品创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面对危机中市场需求变化,世界级企业主动做出反应,集中开发新品。 日本汽车企业抓住石油危机对小型节能车的迫切需求,迅速组织开发出可节油25%%—30%%的新车型,成功占领全球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 到1980年汽车年产量达11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当时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四是通过适时转型升级实现新的发展。 世界级企业敏锐地把握全球最新产业发展动态,通过实施战略转型,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1997年前韩国三星多元化规模扩张,核心芯片从索尼购买。 危机使三星痛定思痛,大刀阔斧重组业务,将10个非核心事业部出售,全力研发自主数字技术产品,2003年一举超过索尼,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信息公司。 百年危机史告诉我们:第一,科技创新是产业更迭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历史表明,只有依靠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受危机影响才会更小,走出危机才会更快,由此危机之后的发展也才能更为迅速。 要在未来赢得一流的经济竞争实力,就必须拥有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才能稳定支撑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政府应对的明智选择是创新发展的强力保障。 危机中,政府应体现远见和魄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支持,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信念。 第三,企业必须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的胆魄。 企业须有敢于创新的气魄和毅力,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切实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使企业永远处于发展前沿。 二、美国金融危机根源及其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美国在依靠科技推动发展方面,有过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有沉痛的教训和失误。 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很值得我们反思。 虽然此次危机直接表现为次贷衍生品的泛滥,但存在着宏观调控决策失误及监管失控等本质原因,其他深层次根源还在于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始终缺乏足够的创新成果支撑新产业兴起以弥补网络经济收缩,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和前苏联争霸,投入大量财力用于军品研发,并在其他高科技领域支持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活动,结果催生了通讯、计算机、互联网等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后来转入民间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乃至全球新经济发展的引擎。 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防科技民用化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一般而言,成熟的军事科研成果转为民用的时间大约在10—15年左右。 1990年以后随着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在失去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就失去了大量投入军事研发的动力,国防预算从1990年占政府支出的23%%下降到2000年的15%%,冷战时期积累的尖端科技成果基本挖掘殆尽,而新一轮重大技术创新又迟迟未能产生。 同时,国家整体科技投入尤其是基础研究下降,研发投入每年减少5%%,以至于在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已无更多新的军事尖端成果可转入民用,再没有重大技术发明及其新兴产业出现。 布什政府采取保守的科技政策,包括削减科技顾问专家数量,禁止胚胎干细胞研究等。 虽然美国仍保持强大的科研实力,也不断有一些科技成果出现,但这些零零星星的成果还不足以从根本上驱动经济的高速增长。 科技进步下滑使美国经济失去了稳定增长的源泉动力。 2000年中期美国经济开始衰退。 为刺激经济,美国不是继续依靠科技,而是转向了金融和房地产。 美联储13次连续降息。 随着银行资金借贷成本大幅度下降以及放贷条件的放宽,大批不够条件的购房者也能获得贷款。 当一个国家把它的竞争力寄托在没有可靠实体支撑的虚拟手段上时,危机就产生了。 金融机构为追逐自身利润在“次贷”基础上设计出众多金融衍生产品,并没有取消风险而是向外转嫁甚至加剧了风险。 “次贷”确实刺激了住房投资,由此美国经济得以迅速回升,但同时住房需求猛增,房价一路攀升,导致2003年中期经济出现过热,于是折腾回来美联储再连续13次提高利率,结果使得本来收入很低的购房者终因月供过高而承受不了,最终金融和房产泡沫的破裂导致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危机。 一个依靠几次重大技术革命奠定世界霸主地位的国家,却在这次发展中因丢失科技驱动而走向邪路,教训是沉痛的。 第一,经济发展不能失去实体经济的稳定支撑。 实体经济是国家尤其是大国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活力的根基,也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载体。 抵御风险和抗击危机的途径是靠经济实力,而增加经济实力的有效办法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实现财富的持续增加。 当不注重产业发展时,技术创新自然失去需求和动力。 而没有重大技术革命所催生的新兴产业出现,就适应或支撑不了经济周期性变化发展。 从战后至今,美国实体经济创造的GDP占比已从1950年的61.78%%下降到2007年的33.99%%,特别是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贡献GDP占比也从1950年的27%%下降到2007年的11.7%%;而同期虚拟经济创造的GDP占比则从11.37%%上升到20.67%%。 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无限制扩大,削弱的不是科技,而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抗风险能力。 美国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在下一年度的1万亿预算安排中,强调对科学的投入将是强制性的,并对新能源投资采取激励政策。 当选总统奥巴马已提出大力支持科学研究的一揽子计划,包括在未来10年将研究经费增加一倍,永久性实行研发投入减免计划,利用新技术改良农作物,成立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设立国家首席技术官,重建国家航空航天委员会,取消对干细胞研究的禁令,并重点资助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开发等。 第二,经济增长不能失去企业创新的微观基础。 实体经济或产业经济主要靠企业,这是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当美国削弱了实体经济也就丢掉了产业和企业,创新失去基础。 受虚拟经济短期高额回报的诱惑,美国制造业大量萎缩,企业多数不生产自然更失去创新动力和热情,行为短期化、投资盲目化现象十分严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有相当多的美国制造企业从事各类虚拟经济活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制造对企业家的吸引力不断降低。 如美国福特公司尽管是一家超大型制造业企业,但其2007年税前利润中,仅有8亿美元来自汽车销售主营业务,而有50亿美元来自于信贷租赁等金融业务。 因此,重视企业对国家发展的影响,重树企业创新信心,激发产业活力至关重要。 第三,持续发展不能失去优质投资的良性循环。 投资的质量决定着经济的质量。 当经济遇到萎缩,需要刺激投资启动需求,但投资短期看数量长期则在质量。 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社会投资预期收益率降低,其刺激出来的主要是低质量投资。 而靠低质量数量型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长期这样的政策势必要出现金融危机。 应该通过支持创新来刺激投资。 符合市场需求的任何一种技术创新都会使得投资收益上升,由此推动企业投资上升和财富的大量增加,使投资创造应有价值,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这样的投资才是优质投资。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危机救助计划也不断调整,从最初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低质量金融资产,到目前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要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重点支持新能源发展,希望以此为美国未来经济提供新的支撑。 美国金融危机扩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这场危机给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化“危”为“机”的关键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迅速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危机为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 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 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 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 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 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 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 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 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 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 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 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第四,危机使企业及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 更多的企业意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申请和维权的意识明显增强。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企业专利申请同比增长60%%以上。 昆山好孩子集团平均每天两项新设计,新品储备量已达两年以上,今年产品价格逆势上涨15%%。 第五,危机使优秀企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危机中将有一批企业倒闭被淘汰是正常的,同时危机使那些未被有效利用的存量资源和市场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产品市场潜力大的企业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 经过危机的洗礼,一定会出现一批更加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企业。 当然,危机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也不可避免地给科技创新带来严峻挑战:第一,市场需求萎缩可能影响创新产品供给。 当前国内外市场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出现下滑,由此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价格特征的创新型产品的市场销路也将缩窄,开辟新市场的难度有所加大,新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将放缓。 第二,资金全面趋紧可能影响创新经费投入。 金融危机使资金供给普遍紧张。 同时,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直接导致研发经费不足,并将影响政府收入来源。 由此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较多地增加创新投入的意愿和现实能力会降低。 第三,创新风险放大可能影响创新产出预期。 创新活动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危机将这种风险进一步放大,降低了对创新成功率和收益率的预期。 受此影响,银行、社会资本对创新创业的观望情绪将明显增强,尤其是创新发展所需要的风险投资萎缩,企业的创新信心和社会支持创新的活动会受到抑制。 第四,短期救急的迫切性可能影响创新的长远部署。 创新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行动,创新投入发生于现在,而创新产出则只能体现在将来。 在危机情况下,各种现实的困难、障碍接踵而至,使应急救急成为人们优先考虑的任务。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虽仍被认可,但在具体操作中难以得到现实的关注,对创新的长远规划和部署会更多的让位于短期救急的迫切任务。 对此我们应给予充分重视,进一步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变不利为有利,使当前危机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三、依靠自主创新克服当前危机的措施及其建议为应对当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启动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 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作出战略部署。 江苏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其中特别强调把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的关键举措。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1.集中加大各级政府科技投入。 困难形势下启动和扩大内需应多增加“科技元素”。 这时候政府科技投入越大,社会示范作用就越强。 危机通过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对存量资源进行着优化调整,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对增量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前瞻性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投入,使内需的启动更多地成为能给经济带来高收益回报和高质量增长的优质投入,以形成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 2.培育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 恢复和重振经济需要尽快培育壮大一批作为未来发展增长点和长久支撑的新兴产业。 应对和消除危机,不单单在于克服金融方面的问题,也不在于短期增加需求,关键是要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经济体系。 当前是结构调整升级的最佳时期,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要担负起为中国未来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责任,努力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建立先发优势。 要大力发展软件创意、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未来战略性产业,以赢得产业发展先机。 3.迅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当前困难也是企业。 无论是应对危机还是持续发展,都要高度重视企业发展。 经过危机时期大浪淘沙般的筛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顽强地生存下来,要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努力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尽快占领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真正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未来发展的竞争能力。 4.探索发展科技金融的有效途径。 由于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和收益长期性,依靠传统的商业金融体系支持创新受到局限。 特别在危机条件下,矛盾更加突出。 必须加快探索新的符合科技创新活动特性、有效满足创新需求的科技融资机制。 从目前实际出发,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信用作用,在现行金融政策和体制框架下,积极探索设立科技支行,大力发展私人风险投资,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建立并完善有效服务科技创新的专业化融资体系。 5.加强对企业创新产品应用的支持。 重视做好对企业的政策服务,全面推动现有政策的落实执行。 经验表明,支持企业创新,给资金不如给政策给市场。 政府是当前最大的一块内需,也是最好启动的一块消费市场。 要加强政府采购,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和操作办法,对企业自主开发并首次投放市场的创新产品实行首购或订购,支持本土企业自主创新。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要积极引导支持社会购买和使用自主创新产品。 6.大力引进海外科技人才。 受危机影响,国际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快,引进成本降低,成为我们引进海外人才的最好时机。 要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支持科研单位或企业到国外收购研发机构,为危机后的下一轮发展积蓄力量。 为使应对危机的各项创新举措取得实效,还须把握好几个重要关系:一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要想经济领先必定要使科技领先,否则一时领先终会因缺乏支撑而退回来。 在大家都很关注解决眼前困难的时候,尚需多一点谋求长远的眼光,更加注重下一轮发展,争取在未来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须始终走在发展的前列。 二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由于本身经营目标与财力的局限,不可能花更多的投入在科技的前沿开发上,尤其在目前危机条件下。 企业创新研发多是在政府支持的前期基础研究上再进行商业开发,往往更多地关注那些基本成熟、现实可用、可产生预期回报的技术成果。 那些带有前瞻性基础性公共性、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投入并带有较大商业风险的技术研发须由政府来完成。 三是高端与实用的关系。 科技创新既要“顶天”,又要“立地”。 在着眼未来,超前部署,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努力实现技术跨越的同时,还应立足现实需求,讲求实效,支持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产品,帮助企业加强对现有生产手段的技术改造,使企业有更加厚实的创新基础向高端攀升。 四是内需和外向的关系。 在出口企业和产品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不能因噎废食。 值得反思的不是出口多了,而是我们的产品技术档次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强。 关键还要坚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国际竞争中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猎头公司分享:2024年国内十大高新技术行业汇总(高新=高薪)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远超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在中国总投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显示出高新技术行业的蓬勃发展。 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9%,高于制造业整体增速。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以18.4%的增速领先,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分别增长14.5%和11.1%。 这些数据预示着2024年这些行业将继续强劲发展。 **1. 电子信息:** 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和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的突破,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2. 航空航天:** 民用飞机技术、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和卫星通信应用服务系统的进步,推动航空领域的革新。 **3. 生物科技:**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领域的突破,为生物医药和农业科技开辟新领域。 **4. 新型材料:** 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纳米技术等创新材料的研发,促进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5. 智能制造:** 工业4.0的智能生产和控制系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和高效化转型。 **6. 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7. 节能环保:** 高效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的结合,倡导绿色生活。 **8. 海洋工程:** 海洋资源开发与深海技术的结合,展现未来海洋经济的潜力。 **9. 能源行业:** 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0. 物流行业:** 物流技术革新带动人才需求激增,成为行业进步的关键因素。 随着这些高新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它们将成为国内市场的中坚力量,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将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像南方新华这样的专业猎头公司,通过提供全天候高效服务,成为连接企业和顶尖人才的桥梁,助力这些高薪行业的持续繁荣。
通过股票开户网预约股票开户,佣金万分之0.874,还免除最低收费。比您自己去证券公司营业厅办理开户,能多节省80%的交易手续费。预约开户微信:gpkhcom相关文章
-
2024年11月16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版本
2024,11,1620,50发布者,查看,1600评论,0摘要2024年11月1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版,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新闻联播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习近平指出,中新互为友好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在两国历代领导人精心...。
-
重要新闻摘要 2024年11月1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版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智利总统博里奇,习近平指出,智利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始终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彼此信赖的好朋友、合作共赢的好伙伴,中方愿同智方以明年建交55周年为契机,密切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共享发展机遇,推动中智全面...。
-
2024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文字版
摘要,2024年11月1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版,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习近平会见韩国总统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习近平指出,我们两年前在巴厘岛会见以来,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不少变化,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韩两国都应该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
-
2024年11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版
2024年11月1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2024年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文章要点文章指出,我国长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综合研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
掌握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龙头企业投资良机 688708佳驰科技11月25日申购指南
公司简介佳驰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EMMS,研发生产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和电磁兼容材料,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武器装备的隐身化和民用电子信息的电磁兼容领域,满足了国家国防安全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研发优势研发能力优势佳驰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EMMS领域的研发,建立了国家电磁...。
-
逐梦空天 大国重器 2024年11月15日焦点访谈
2024年11月15日,正在珠海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及创新突破,各类明星机型以及武器装备集中亮相,首次开辟无人机无人船展示区,加上国内外飞行表演队同场共舞,都使得这次航展成为全球航空界的焦点,空中仪仗队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六架战机如离弦之箭,刺破长空,从跃升到散开,飞机在空...。
-
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版 2024年11月16日晚间新闻
习近平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演讲2024年11月1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把握时代大势共促世界繁荣,的书面演讲,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考验习近平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亚太经济何去何从,需要我们作出抉择,坚持经济全球化大势习近...。
-
华为革命性硅基负极材料专利 受益概念股不容错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披露,华为公开了硅基负极材料专利,名称为,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该专利主要解决了硅基材料因膨胀效应过大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低的问题,提高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专利技术特点根据专利显示,采用该发明实施硅基负极材料制备的电池,其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充满电状态时电极片的膨胀率明显降低,循环600次后电芯的膨胀...。
-
股票配资平台快速开户指南
前言股票配资是一种杠杆化的投资方式,可以放大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通过配资平台,投资者可以借用资金进行股票交易,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获利机会,本文将提供股票配资平台快速开户指南,帮助您快速入门,选择配资平台选择一个可靠的配资平台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您的投资体验和资金安全,以下是一些选择配资平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监管资质,确保平台持...。
-
华西证券股票开户下载
欢迎来到华西证券股票开户下载页面!在这里,您可以轻松下载并安装华西证券交易软件,以便开始您的投资之旅,下载华西证券交易软件有两种方法可以下载华西证券交易软件,移动端下载,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跳转到华西证券官方下载页面,下载适用于iOS或Android设备的华西证券交易软件,电脑端下载,访问华西证券官方网站https,www.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