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8月新增社融 经济稳定复苏 结构持续优化 信贷数据
摘要
9 月 13 日,央行公布了 2024 年 1-8 月金融数据。具体到 8 月,新增社融 30298 亿元,同比少增 981 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 9000 亿元,同比少增 4600 亿元。截至 8 月末,M2 同比增长 6.3%;M1 同比 -7.3%。
数据分析
社融
8 月新增社融 30298 亿元,同比少增 981 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发行放量是当月社融的主要贡献。8 月新增政府融资 16130 亿元,环比增近 1 万亿元、同比增加 4371 亿元,推动当月社融明显回升。
信贷
8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9000 亿元,同比少增 4600 亿元。信贷方面,企业贷款好于居民贷款,同时中长贷贡献边际增强。从贷款主体看,企业贷款有所改善,当月环比大增 7100 亿元,同时中长贷款增加 4900 亿元,主要受季节性因素支撑;居民信贷摆脱上个月的负增长,环比增加 4000 亿元。
M1 和 M2
截至 8 月末,M2 同比增长 6.3%;M1 同比 -7.3%。值得注意的是,M1 降幅扩大至 7.3%,M2-M1 剪刀差再度走阔。8 月份,商业银行经历了新一轮存款利率的下调,相对于存款,理财等资管产品仍具有一定的比价优势,使得单位活期存款(M1)持续大幅净流出,短期或难以逆转。
市场展望
光大证券分析称,虽然 8 月信贷环比好转,但同比仍在回落,显示市场融资需求不振的局面持续,9 月作为传统的信贷大月,预计金融数据有望迎来边际改善。政策层面,稳增长预期仍强,三季度国内经济数据与美联储降息共振,预计国内新一轮宏观政策可能出台,存量政策也有望加速落地。
具体到 A 股市场,8 月金融数据同比延续回落,M2-M1 剪刀差再度走阔,光大证券认为,这进一步强化政策对冲预期,若 9 月降息或降准落地,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风格方面,成长股或更受益,可留意受益于新一轮科技周期的光模块、电子等方向及降息交易下活跃的黄金机会。
以上信息来自央行网站。
什么是社融?如何用数据看经济,精准把握投资方向!!
什么是社融?社融,全称社会融资规模,是衡量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资金流动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系统中获得资金的总额,类似于经济社会中的资金借贷大舞台。 如何用数据看经济,精准把握投资方向?理解社融,首先将其拆分为两个主要角色:“花钱”的实体经济,包括制造业、基建等实体部门,和“给钱”的金融体系。 社融就像一个庞大的借贷记账系统,清晰地记录了这些主体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具体来说,社融数据由12项关键指标构成,涵盖了贷款、委托、信托、票据和债券等多元融资方式,帮助我们透彻地分析不同主体的借贷策略。 其中,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和债券融资这五类数据尤为关键,它们不仅规模大,且对经济波动影响显著。 分析社融时,我们重点关注这五项的数据变化,它们如同经济活动的晴雨表,预示着经济的活力和可能的未来走向。 社融数据的解读,离不开存量和增量的视角。 存量反映了累积的借贷规模与利息,与GDP比对,可揭示杠杆率,过高的杠杆可能预示着债务风险。 而增量则揭示了近期经济的实时运行情况,它是判断经济活力和景气度的重要信号,甚至能提前预示未来两个月的经济走势。 季节性因素也是观察社融时必须考虑的。 比如,新增社融在特定月份会有明显的增长或收缩,这与银行信贷投放的季节性密切相关。 理解这些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解读数据背后的经济动向。 深入细分,我们对社融的五大关键类别进行逐一剖析。 人民币贷款,特别是企业贷款,反映了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资金需求,从中可以洞察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预期。 票据融资则反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和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情况。 居民部门贷款则为我们揭示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的动态。 社融与M2,两者相辅相成。 社融揭示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M2则反映社会总需求和潜在购买力。 两者增速差值的变化,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强度,以及可能的经济景气度变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通过全面理解社融数据,投资者可以更精确地把握经济动态,洞察投资机会。 掌握这个“看经济发展的秘诀”,你将能在宏观数据的海洋中游刃有余,为你的投资决策增添智慧。
社融数据对债市的影响
一、1月份社融总量超市场普遍预期。 1月份上旬和中旬,由于房地产相关信贷需求走弱,票据利率处于低位,折射出信贷需求不足。 1月18日央行的记者会上,刘国强副行长表示“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市场对信贷需求依然存疑,但1月份下旬票据利率抬升,从一个侧面印证信贷的投放主要是在1月份下旬。 二、信贷的结构不佳,宽信用的成色仍然有待观察。 从分项看,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贷款多增是社融多增的主要力量,稳增长政策要提前发力,加之1月份央行降息,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多增,但从高频数据看,1月份的建筑业相关高频数据仍然较弱,从融资到形成实物工作量依然有待观察。 而从信贷数据看,1月份信贷多增主要来自于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略有增加,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甚至有所下降,信贷的结构仍然不佳。 总体看,宽信用的成色需要后续的数据进一步验证。 三、就社融数据对债市的影响而言,社融总量超预期,至少印证了宽信用在发力,打消了市场对宽信用的质疑,或将导致债市的调整。 但亦需要注意到,1月份的社融和信贷数据在结构上仍然不佳,从宽信用到经济企稳仍需要一段时间观察,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拐点仍然未到,在流动性较为充裕,配置需求较强的环境下,利率调整的空间也较为有限,交易盘可把握利率调整带来的机会。 【拓展资料】债市与股市的关系有:债市与股市同向变化;债市与股市反向变化;债市与股市其中一者变动较缓或基本不变,其中一者变动较大。 一、股票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市值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股票市场以债券市场为中心,股票市场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三、股票市场职能的控制性决定了必须以债券市场要素为中心。 股票市场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 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上半年信贷社融均创新高 货币政策强调“两个适度”
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对此,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社融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同比增长较快、社融增速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部门为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加大了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特点来看,一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量是12.33万亿元,这个水平比去年同期多增了2.31万亿元;二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的支持大幅度增长,企业债券融资、非金融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比重就达到了19%,这个水平比去年同期高了7.7个百分点;三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国债和地方政府的专项债融资力度比较大。 “从今年的信贷投放情况来看,今年1月份信贷主要是大型对公贷款,多数是去年底就谈好的项目;2月、3月信贷主要是在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此时小微企业和服务业的信贷主要是短期流动性需求;4月开始企业复工复产加速,住房销售回暖,加上监管部门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我们二季度对于住户部门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较快。 此外,企业的信贷资金使用率随着经济回暖,从5月开始有明显提高。 ”珠三角地区某国有大行分行副行长表示。 制造业、小微普惠、三农贷款增速提高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金融系统增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社融、人民币信贷增速和M2增速都超过了市场预期。 而从结构来看,上半年信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企业贷款是上半年新增信贷的绝对主力,企事业单位的贷款增长是8.77万亿,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6%。 总体来看,制造业、小微普惠、“三农”贷款占总体贷款的比例都在提高,而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占比则有明显下降。 其中,受到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贷款都有较快增长,且利率明显下行。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2.9万亿,同比增长了25.4%,增速高于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速12.2个百分点,5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的平均利率是5.23%,比上年末下降了0.65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是4.28万亿,同比增长19.6%,增速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 “今年截至5月末,高技术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40.9%,继续延续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又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另外,从我们跟金融机构的沟通情况来看,除落实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政策指导之外,很多金融机构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认识到长远的发展离不开对制造业的支持,实际上金融业和制造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所以这么多的资源向制造业倾斜。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 另一方面,新增房地产相关贷款,包括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在新增贷款中占比则有明显下降。 其中,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上半年新增2.8万亿元,占总体新增贷款比例仅为23%。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些年我们一直是着力于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把投向房地产的金融资源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早些年大家都很关注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曾经高达44%,这些年在相应的政策引导下,这个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占比已经降到25%。 ”邹澜表示。 下半年做好两个“适度”今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保企业稳就业工作,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既有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降准、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也有专项再贷款、小微企业延期还本计划、信用支持计划等。 其中,两个货币政策新工具,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已经实施月余,市场也十分关注这两项新工具的效果如何。 “小微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还在实施初期,不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央行已经进行了操作。 截止到7月3日,这一个月期间我们累计支持了1598家地方法人银行,一共给109万户企业发放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0万笔,总共是1326亿元,撬动作用明显。 这其中,很大部分是互联网银行以及传统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发放的信用贷款,单笔的贷款很小,大约两三万元,但是给尾部的客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 在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势方面,郭凯表示,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多地关注贷款利率的变化,深化LPR改革,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持续下行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这里要更加强调适度。 一是总量上要适度,信贷的投放要和经济复苏的节奏相匹配。 如果信贷投放节奏过快的话,快于经济复苏就会产生资金淤积,产生信贷资金没法有效使用的问题;第二个是价格上要适度,一方面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也要认识到利率适当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的问题,产生资源错配的问题。 ”郭凯表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未来“稳货币+宽信用”的组合调控模式不变,这也是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相吻合的。 更多创新直达的工具将用于“信用扩张”,进而稳定总需求。 此外,在注重精准直达后,全面降准的概率虽然大幅下降,但定向或部分降准年内料将有1-2次。 MLF操作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和连接LPR的中间工具,为稳住货币市场利率和实现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的目标,也将继续下调20BP以上。 ”
通过万利股票开户网办理股票开户,享交易佣金万分之0.874,还可以免5,国企背景头部证券公司。可以手机开户,或者电脑网上开户,一般20分钟即可办完手续。开户微信:177073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