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2023 年第一季度收入为 45.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4.5%。

该公司今天公布了截至 2023 年 3 月的三个月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该公司报告称,2023 年第一季度收入为 45.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4.5%。

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为452,

该公司的收入增长是由其所有业务部门的强劲表现推动的。其中,其核心业务部门——电子商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6.5%,至 32.5 亿元人民币。其云计算和金融科技业务收入也分别同比增长 22.4% 和 19.3%。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在评论第一季度业绩时表示:"我们对 2023 年第一季度的强劲财务业绩感到非常满意。我们的所有业务部门都表现出色,这表明了我们对长期增长战略的执行。我们致力于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并相信我们有潜力在未来实现持续增长。"

该公司的第一季度财务业绩超出分析师预期,该预期收入增长为 22.0%。这表明该公司的业务韧性以及其在具有挑战性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持续增长的能力。

展望未来,该公司对 2023 年剩余时间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该公司预计其收入将继续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该公司的管理层还表达了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的担忧,以及对该地区潜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尽管存在这些担忧,该公司仍然致力于其长期增长战略。该公司计划继续投资于其电子商务、云计算和金融科技业务。该公司还计划探索新的增长机会,并在新市场扩张。

该公司的第一季度财报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该公司的股票在发布财务业绩后的交易中上涨了 5.0%。


2007年昆明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2007.5-8月)

2007年昆明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2007.5-8月)报告提纲:上半年经济概述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概述5-8开盘项目9月以后开盘和推广项目市场分析和预测上半年经济概述(全国)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 消费增速加快,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 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维护总量平衡。 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基本回收了新增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 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总体上看,在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银行体系流动性得到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虽然仍在高位运行,但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缓解。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1%,比上年同期减缓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和2007年第一季度末分别加快1.3和0.2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增贷款2.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681亿元。 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6155元,比上年末升值2.54%。 下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总体上仍较为有利,我国国民经济将有望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但要更加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经济运行中潜藏的风险。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配合国家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环保政策等重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围绕“创新、发展、规范、协调”四个方面,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以完善公司治理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上半年经济概述(昆明)日前,从市统计局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昆明 市实现GDP593.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为近十年增长最快。 此外,最令人关注的CPI数据为3.2%,与全国数据持平。 数据显示,上半年,昆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运行内在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速度快GDP: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根据初步测算,200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3.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3.08亿元,增长17.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40.71亿元,增长17.4%,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3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76亿元,增长12.3%。 质量好农业:夏粮连续三年丰收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 其中农业总产值22.24亿元,牧业总产值22.48亿元,分别增长4.5%和8.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7%和45.2%,是全市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市夏粮产量26.01万吨,比上年增产2678吨,增长1.04%,已连续三年获得丰收。 全市蔬菜产值9.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7%。 花卉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市农业产值的24.5%。 全市主要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市肉类总产量18万吨,禽蛋产量2.77万吨,牛奶产量4.36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4%、11.5%和2.2%。 工业:主要效益指标增速超两成上半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0.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 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5.87亿元,增长19.0%。 在工业企业中,又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展最为迅速,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16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3%。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2.3%,比去年同期提高23.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32.28%,提高34.7个百分点;人均全员劳动生产率20.26万元,增长20.9%;实现利税总额111.57亿元,增长26.4%,其中利润总额45.53亿元,增长26.0%;亏损企业亏损面同比缩小0.3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内在运行质量较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旅游:总收入79.08亿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33.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1%,旅游总收入79.08亿元,同比增长6.2%。 海外游客人均在昆逗留天数由去年同期的1.37天,延长到1.48天;旅游外汇收入8467.76万美元,增长14.7 %。 其中以欧洲市场亮点最为突出,多年一直保持缓慢发展的欧洲市场今年增长9.5%,其中来昆旅游人数最多的法国和德国分别增长29.6%和12.9%。 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209.3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其中,过夜游客增长8.6%,一日游游客增长25.8%;国内旅游收入72.31亿元,增长5.4%。 金融: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79.44亿元,比年初增长10.6%。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2.33亿元,增长3.2%;企业存款余额1361.38亿元,增长10.0%。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82.53亿元,比年初增长12.9%,增加363.8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948.26亿元,比年初增长12.2%,短期贷款余额1070.59亿元,增长15.7%。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概述(全国)2007年上半年中国房价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2007年08月02日 10时35分25秒今年上半年,全国房价继续上涨,近期涨势有所加快,预计全年房价涨幅可能略高于去年。 一、上半年房价情况从36个大中城市集中成交房价的监测情况看,上半年房价高位运行,环比涨幅前低后高,涨势有所加快。 (一)房屋价格较大幅度高于上年。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集中成交价上涨14.22%,涨幅比去年高5.3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住宅价格上涨16.34%,涨幅比去年高7.89个百分点。 存量房集中成交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6.05%,涨幅比去年加快18.03个百分点,其中存量房住宅价格上涨15.46%,涨幅加快5.14个百分点。 (二)房屋价格涨势逐步加快。 上半年商品房二季度环比上涨6.45%,比一季度高4.53个百分点,涨幅明显上升。 各月份环比价格分别为0.01%、-0.63%、3.30%、1.76%、2.42%和2.90%,涨幅前低后高,涨势逐月加快。 存量房价格涨势更为明显,环比价格由一季度下降0.24%,转为二季度上涨10.07%。 各月份环比涨幅分别为-1.05%、-0.25%、0.93%、4.54%、4.24%和5.47%,涨幅也逐月加大。 二、对今年后期走势的判断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国36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集中成交价已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超过1.5%,这是2004年以来的第一次。 从目前情况看,推动近期房价较快上涨的因素很难在短期内消除,预计今年后期全国房价较快上涨的走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全年涨幅可能略高于去年。 (一)新建住房供给增速下降,结构调整进程较慢。 从2000年以来房地产开发统计数据看,新建住房供给增速呈逐年下降的走势。 一是土地开发率(土地开发面积/同期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降,由1999年的77.9%下降到2005年的54.3%。 二是商品房住宅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房屋竣工面积/同期房屋施工面积)逐年走低,由2000年的40.8%下降到2006年的28.55%;今年前5个月商品房住宅竣工率仅为7.4%,低于去年同期8.2%的水平。 三是销售面积增长快于供给,今年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0万平方米,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同期竣工面积的2.11倍。 从供给结构看,一些城市虽然出台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住房结构调整的规划,但落实进度仍较慢,1-5月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占商品住宅投资的4.1%,前4个月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投资仅占商品住宅投资的17.2%;从北京的情况看,7月初,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可售期房和现房套均面积仍分别在140和160平方米以上,住房供应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二)开发商囤地、捂房现象严重,加剧了供求矛盾。 从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看,一些房地产上市企业拥有大量的存量土地储备,土地储备总建筑规划面积多在300万平方米以上,个别企业超过1000万平方米,按目前的囤地企业年开发量计算,在没有新购土地的情况下,一般可供连续开发好几年,个别企业土地储备量可供开发6、7年,其他非上市开发企业也都有大小不等的土地储备。 在房价较快上涨的情况下,一些开发商建而不售,捂盘惜售现象也很严重。 一些开发商采取分批销售、推迟开盘时间、内部认购、大幅提价等方式拉长销售周期,通过控制新建住房的上市速度拉抬房屋价格。 根据去年房地产项目开工数量预计,仅北京市今年推迟开盘的楼盘就有几十个,据一些媒体调查,个别楼盘开盘时间甚至推迟一年,而价格也上涨了近20%。

青海财政概况

首页 >> 统计公报 >> 年度统计公报 >> 地方年度统计公报 >> 正文青海(2004年)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5-03-07 16:40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海省统计局2005年3月2日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紧紧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群策群力,开拓进取,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了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得到实惠的好势头,保持了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好势头。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省生产总值465.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达到8606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2%。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全省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特色经济发展活力旺盛,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贡献继续增大,第一产业增加值57.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7.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0.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 、16.4% 、10.2%,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3.0 :46.5 :40.5转变为12.4 :48.8 :38.8;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继续增强,工业化水平有新的提高。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进,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总体产出效益提升。 落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增加。 二、农业和畜牧业全省“三农”工作力度加大,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制定和落实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七项支农惠农政策,以更有力、更直接、更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实现了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结构调整促进了特色种植养殖业、订单和设施农牧业的发展,规模效益不断上升;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工程稳步实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取得了新成效。 种植业获得好收成。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向销路好、收益高的特色品种调整优化,总产量和亩产量均比上年提高。 粮食种植面积24.47万公顷(367.05万亩),比上年减少1.3%;总产量88.47万吨,比上年增产1.9%;亩产量由上年的233公斤提高到241公斤,增产3.4%。 其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6.78万公顷(101.70万亩),比上年增长3.2%,总产量29.03万吨,增产2.9%;豆类种植面积4.01万公顷(60.15万亩),比上年增长 1.0%,总产量 10.75万吨,增产20.4%。 油料种植面积15.98万公顷(239.70万亩),比上年增长5.1%,总产量28.89万吨,增产10.3 %,亩产量由上年的115公斤提高到121公斤,增产5.2%。 蔬菜种植面积2.51万公顷(37.65万亩),比上年增长3.9%,总产量78.44万吨,增产1.7%。 油料、马铃薯、蚕豆、药材、花卉、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上升。 全年完成订单农业面积3.3万公顷(49.5万亩),新增设施面积333公顷(4995亩)。 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扩大,制种面积发展到2.1万公顷(31.5万亩)。 畜牧业产出效益提升。 全省坚持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培育产业化经营实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加快了西宁及海东良种肉羊、青南与环湖藏羊牦牛等7个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实施了退牧还草、禁牧减畜工程,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全年草食牲畜出栏率达29.94%、商品率为24.49% ,分别比上年提高0.81和 0.75个百分点;年末草食牲畜存栏总数2216.5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05%;全年肉类总产量24.80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其中,牛肉产量7.29万吨,增长2.8%,羊肉产量8.84万吨,增长4.1%。 羊毛产量1.77万吨、牛奶产量22.7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2.8%。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稳步实施。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种草合格面积7.93 万公顷(118.95万亩),其中,造林面积5.24万公顷(78.6万亩)。 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7.06 万公顷(105.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36万公顷(20.4万亩),退耕还草0.46万公顷(6.9万亩),荒山造林3.01万公顷(45.2万亩),荒山种草2.23万公顷(33.5万亩)。 落实退牧还草任务,禁牧、休牧113.7万公顷(1705万亩)。 渔业资源合理保护工作加强。 全年水产品产量0.11万吨,比上年下降15.4%。 农田水利建设态势看好。 年末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水浇地面积)为18.03万公顷(270.45万亩);年内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善灌溉面积2.03万公顷(30.4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4万公顷(2.1万亩)。 解决了30.6万人、18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湟水河治理工程、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得到落实,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省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工业企业在深化改革、资本整合、园区建设、完善监管体制的过程中,生产保持高位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5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45亿元,增长2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10.46亿元,增长24.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4.55亿元,增长25.3%;集体企业增加值1.32 亿元,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48.9%。 按轻重工业分,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8.46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23.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 25.8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9.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57.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0.89亿元,比上年增长46.8%。 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创造增加值70.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4.81亿元,增长15.1%,水力发电业10.34亿元,增长66.8%,有色金属业26.52亿元,增长31.8%,盐化工业9.08亿元,增长84.3%。 四大优势产业创造增加值4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冶金工业38.00亿元,增长25.4%,医药制造业0.83亿元,增长27.0%,畜产品加工业0.89亿元,增长16.3%,建材工业3.03亿元,增长17.7%。 适销对路产品增加。 全年生产原煤418.75万吨,比上年增产31.4%;天燃气18.35亿立方米,增产17.8%;原油222.02万吨,增产0.9%;发电量173.44亿千瓦小时,增长30.2%,其中水电111.01亿千瓦小时,增长60.2%;钢47.23万吨,减产1.0%;十种有色金属60.66万吨,增产39.1 %,其中铝55.94万吨,增产39.6%;水泥343万吨,增产13.6%;硫酸6.48万吨,增产18.5%;纯碱7.66万吨,增产33.8%;烧碱1.07万吨,增产8.1%;化肥147.63万吨,增产64.6%,其中钾肥145.68万吨,增产65.7%;中成药433吨,增产48.9%;原盐82.63万吨,增产24.5%;轻革 13.41万平方米,增产46.6%;乳制品1.06万吨,增产3.3倍。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43%,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 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87.9%,下降7.1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为99.2%,提高1.4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达99.5%,提高1.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为99.1%,提高1.5个百分点。 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销率达99.9 %。 全年完成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4倍。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0.51,比上年上升49.87点;全年实现利润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倍;亏损企业减亏额2.03亿元,扭亏增盈取得显著成效。 建筑业生产不断增长。 全年建筑业创造增加值68.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 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 418个,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二级及以上企业113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个。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7.09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366.48万平方米,占82.0%。 四、固定资产投资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投资方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 投资总量增加。 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按城乡划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8.38亿元,增长12.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68亿元,增长1.4%。 按计划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06.46亿元,增长8.7%;更新改造投资51.61元,增长25.9%;房地产开发投资26.24亿元,增长17.6%,其它投资7.44亿元,下降3.5%。 按投资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33.26亿元,增长2.8%;民间投资75.76亿元,增长38.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9.05亿元,增长1.5倍;民间投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领域和规模继续扩大。 全省完成国债项目投资36.25亿元。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省用于优势资源开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项目投资增大,改善发展“瓶颈”的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保持良好态势。 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35亿元,比上年增长65.4%,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8.78亿元,增长50.8%;水力发电业投资46.01亿元,增长1.22倍;盐化工业投资13.20 亿元,增长27.1%;有色金属工业投资21.36亿元,增长34.6%。 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黑色金属开采及加工业投资4.81亿元,增长1.46倍;医药制造业投资5.14亿元,增长1.63倍;畜产品加工业投资1.60亿元,增长61.1%;建材工业投资3.07亿元,下降59.1%。 西宁至兰州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西宁至大通、西宁至塔尔寺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公伯峡水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发电。 西宁南北过境公路、拉西瓦水电站、玉树通电工程、青海碱业90万吨纯碱项目、西台钾锂硼综合开发、西宁机场航站区扩建及一批煤炭、电力、交通、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 全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6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公里;新增电源装机容量69.13万千瓦。 全年基本建设新上项目1417个、竣工项目1252个。 一批重点项目开工投产,增加了经济发展后劲。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国有经济26.41亿元,增长10.2%;集体经济10.98亿元,增长11.6%;个体经济57.96亿元,增长11.6%;私营经济13.47亿元,增长17.7%;其它经济6.77亿元,增长23.6%。 按城乡分: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74.95亿元,增长13.3%;县及县以下(农村)的消费品零售额 40.65 亿元,增长11.3%。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94.51亿元,增长13.4%;餐饮业18.10亿元,增长10.1%;其它行业2.99亿元,增长5.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22.33亿元,增长12.3%(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年零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统称为限额以上企业);其中,通信器材类零售额0.06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38亿元。 物价总水平上涨。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升5.5%。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6.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3.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3.9%、蛋上涨18.9%、水产品上涨15.5%、鲜菜下降10.5%、鲜果下降3.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4%;衣着类价格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6%;居住类价格上涨2.4%;服务价格上涨4.8%。 商品零售价格上升2.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2%。 西宁市区房地产价格水平上涨3.5%,其中,房屋销售价格上升4.0%;土地交易价格上升6.1%;房产租赁价格上升0.4%。 六、对外经济贸易全省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活动富有成效,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与协作取得新进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成果丰硕。 进出口贸易跃上新台阶。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7%。 其中,出口额4.55亿美元,增长66.0%,进口额1.21亿美元,增长85.0 %。 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60亿美元,增长35.2%,加工贸易出口1.94亿美元,增长1.4倍。 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0.30亿美元,中国香港0.51亿美元,日本1.30亿美元,韩国0.84亿美元,俄罗斯0.01亿美元。 在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0.50亿美元,增长1.82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0.12亿美元,增长1.36倍。 招商引资数额增加。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2 个,其中:农、林、牧、渔业6个,采矿业6个、制造业16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个,房地产业9个,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3个。 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53亿美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4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0%。 引进省外资金到位73.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 全年运输和邮电业创造增加值3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客货运输全面增长。 全年交通运输业共完成货物周转量 139.47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1%。 其中,铁路84.86亿吨公里,增长11.6%;公路45.31亿吨公里,增长5.9%;民航0.04亿吨公里,增长62.8%。 全年完成货运量6655.93万吨,比上年增长9.2%。 其中,铁路1308万吨,增长19.7%;公路5136万吨,增长7.1%;民航0.23万吨,增长53.3%。 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45.1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铁路18.63亿人公里,增长13.6%;公路23.20亿人公里,增长6.7%;民航3.29亿人公里,增长40.6%。 全年客运量4600.9万人,比上年增长7.2%。 其中,铁路385.5万人,下降5.5%;公路4193.0万人,增长8.3%;民航22.4 万人,增长41.8 %。 2004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公里,增长15.1%,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71公里,增长44.9%。 邮电业务进一步扩大。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6.39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3.4%。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6.0%;电信业务总量24.76亿元,增长24.5%。 年末固定用户92.98万户,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城市固定用户76.28万户,增长17.8%,乡村固定用户16.70万户,增长45.2%。 本年新增固定用户16.72万户。 年末移动用户116.77万户,增长16.4%,其中本年新增移动用户16.47万户。 全省普及率上升到38.9%,互联网用户和网民俱增。 旅游业发展加快。 创建西宁优秀旅游城市、全力打造“夏都”品牌,成功举办第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民族文化旅游节”等旅游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 当年全省国内旅游者509.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1%;国内旅游收入19.49亿元,比上年增长36.9%。 接待境外入境游客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3%,其中,外国人1.2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66万人次。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增加;金融和保险事业稳健发展,服务功能继续完善。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 全省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89亿元,增长11.9% 。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7.33亿元,增长12.5%;其中,教育支出 15.37亿元,增长21.7%;社会保障支出16.17亿元,增长13.5%;林业支出和专项支出成倍增长。 金融保持平稳运行。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7.54亿元,比年初增加63.1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3.8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3.76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9%和14.6%。 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99.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9%。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21.92亿元,比年初增加64.02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18.46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86.9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2.1%和13.0%。 发放人民币消费贷款20.82亿元,比年初增长27.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全年获得保费收入7.37亿元,其中,寿险收入3.58亿元,财产险收入 3.1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60亿元。 年内各类保险赔付额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寿险给付0.52亿元、财产险赔款1.72亿元,分别增长41.6%和31.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给付0.22亿元,下降7.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6个,招生数320人,在学研究生618人,毕业生84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9所,招生数0.95万人、在校生2.95万人、毕业生0.5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2%、12.8%、21.6%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1所,招生数0.72万人、在校生1.87万人、毕业生0.5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倍、80.3%、18.1%;普通高中143所,招生数3.48 万人、在校生9.21万人、毕业生2.0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2%、15.0%、17.6%;初中学校364所,招生数7.71万人、在校生22.32万人、毕业生6.31万人;普通小学2995所,招生数9.91万人,在校生51.26万人,毕业生8.0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338人,在校生2383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7.70万人,比上年增加0.30 万人。 全省“普九”覆盖率达8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扫盲工作获国际扫盲奖“世宗国王奖”;高校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5758万元,比上年增长49.5 %,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864万元,增长1.5%。 组织实施了223项科技项目,其中完成了6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社会招标。 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2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2项,应用技术成果94项,软科学成果16 项。 全年专利申请124 件;授权专利70 件;签订技术合同327 项,成交金额1.28亿元。 全省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9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4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地震台站15 个,地震遥测台网4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43个,公共图书馆38个,博物馆16个,档案馆56个;广播电台4 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上升为86.4%;电视台8 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2.0%,有线电视用户27.40万户。 全年报纸出版量3220万份;期刊(杂志)出版量105万册,图书出版量968万册(张)。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 省、州、县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基本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重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已覆盖农牧民200万人,参合率达87%。 年末全省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677 个,床位数1.65万张,其中,医院130个,床位数1.40万张;乡镇卫生院405个,床位数 0.21万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8个。 全部卫生技术人员2万多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0.91万人,注册护士0.62 万人。 体育事业充满生机。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和“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升级后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获得圆满成功。 全年全省优秀运动队中共有246人次参加了国内外比赛,17人次获第一名,16人次获第二名,22人次获第三名,平世界记录1项。 体育对外交流继续扩大,接待来青登山、探险、考察等人次增加。 城乡各地群众性体育健身、体育竞赛活动广泛开展,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十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 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数为655人,比上年增长5.6%;各类环境检测站20 个,比上年增加2个;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 个;自然保护区 8 个,面积2060.83万公顷(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8.5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52.25万公顷(万亩)。 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7 个,项目总投资2467万元。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废品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得以提高,建成的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发挥作用良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全省各地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少生快富”、“奖励扶助”工程启动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87‰,控制在10‰以内。 年末全省总人口538.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7.5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38.53%;乡村人口331.09万人。 全省男性人口276.43万人、女性人口262.1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32%和48.68 %。 0―14岁人口125.60万人、15―64岁人口381.30 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31.70 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3.32%、70.79%、5.89%。 全年出生人口8.75万人,出生率为16.32‰,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3.46万人,死亡率为6.45‰,比上年上升0.36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4.80万人,比上年少增0.4万人。 劳动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达293.26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4.12万人,比上年增加3.80万人,增长4.2%。 全年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9.67元,比上年增长8.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04.59元,比上年增长10.3%。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上年的36.8%、49.1%下降为35.7%、48.5%,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39个县的179个贫困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1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保障力度全面加大。 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58.5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职工42.0万人,离退休人员16.5万人,分别增长3.7%和3.1%。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33.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 万人。 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0.1万人,比上年增长7.7%,其中,职工40.6万人、退休人员19.5万人。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2.0万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20.1万人。 启动实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 全年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25亿元,对102万灾民进行了救济。 建立农村牧区特困人口救助制度,对20.75万特困人口实施了基本生活和大病救助。 各项社会福利业、各种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腾讯的年利润多少

依照2012年6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综合业绩。 财报显示,腾讯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01.751亿元(31.898亿美元[美元数据基于1美元兑人民币6.3249元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54.3%。 2012年上半年业绩摘要:总收入为人民币201.751亿元(31.898亿美元[美元数据基于1美元兑人民币6.3249元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54.3%。 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51.682亿元(23.9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6%。 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8.428亿元(2.9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 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4.198亿元(2.2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0%。 电子商务交易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6.103亿元(2.546亿美元)。 毛利为人民币120.274亿元(19.0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6%;毛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65.4%降至59.6%。 经营盈利为人民币76.290亿元(12.0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经营利润率由去年上半年的47.2%降至37.8%。

万利股票开户网预约优质证券公司开户,佣金万一免五,还能开AA级头部券商! 开户微信:gpkh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