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因子:自上而下的视角
引言
股票因子是影响股票收益率的系统性变量。了解这些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构建成功的投资组合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探讨股票因子,重点关注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层次上的因素。宏观经济因子
宏观经济因子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广泛背景条件。这些因子包括:经济增长: GDP 增长、失业率和消费者信心等经济增长指标可以对股票收益率产生影响。强劲的经济增长通常会提振股票价格,而经济衰退会拖累股票价格。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可以影响公司盈利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高通胀会侵蚀公司利润并降低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的胃口。利率: 中央银行设定的利率对股票市场有重大影响。低利率可以提振经济增长和消费者支出,从而支持股票价格。高利率会抑制经济活动并降低公司盈利。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窗口借贷和储备要求等工具实施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会提振股票市场,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抑制股票市场。行业因子
行业因子是影响特定行业股票收益率的因素。这些因子包括:行业增长: 不同行业的增长率差异很大。快速增长的行业通常会吸引投资,从而提振股票价格。竞争格局: 行业中的竞争程度会影响盈利能力和股票估值。寡头垄断行业的公司往往比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的公司盈利能力更高。监管: 政府监管可以对行业动态和股票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严格的监管可以抑制行业创新并降低盈利能力。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可以颠覆行业并创造新的投资机会。颠覆性技术可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区别
自上而下, 意思就是说 在最高的地方下来的意思, 比如说住在高层然后坐电梯下来或者走楼梯下来, 又比如说坐火车住上下铺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上面的人下来的意思。 自下而上, 比如说爬梯子自己扶着梯子往上爬, 又比如说人住在高层从一楼望顶楼爬的意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区别概括的说,自上而下方法(top down)是从一般性到具体性(from the general to the specific)的分析过程,相反地,自下而上方法(bottom up) 则是从具体性到一般性。 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自上而下分析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考量广泛的因子种类,这些因子往往和宏观经济密不可分,如经济增长驱动力,就业情况,利率走势甚至物价水准变化等,基于这些因子的综合判断,然后在市场周期中挖掘投资机会。 相比之下,自下而上方法则采取完全不同的分析框架,从个别的基金(或股票)开始,基于微观的维度来分析其基本面表现,同时评估对应的估值水位,然后从中挖掘获利机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区别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策略的最关键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分解策略而后者是一种合成策略。 前者从一般性的问题出发,把问题分解成可控的部分。 后者从可控的部分出发,去构造一个通用的方案。
宏观策略(marco)对冲基金都是如何应用量化(quant)的?经典
宏观策略(marco)对冲基金通过量化(quant)手段应用投资策略的精髓在于把握市场定价与基本面之间的不匹配。 这种策略灵活且投机性较强,致力于在市场普遍未察觉前采取行动,等待获利退出的时机。 宏观基金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相信市场上存在定价未充分反映当前基本面及其变化趋势的地方。 宏观策略可以分为两种风格:自由判断的discretionary和讲究规律与纪律的systematic。 discretionary风格类似基于基本面的主题投资,通过分析找到一个主题、观点,将其转化为具体投资工具。 例如,判断中国经济下行可能导致商品和原油需求减少,预期价格下降,于是选择做空澳元或产油国的股指期货。 这种风格的建仓速度快,持仓时间灵活,但依赖判断,与量化模型关系较少。 systematic风格与一般量化投资相似,广泛使用量化模型,如因子模型,强调规律和纪律。 这种策略在投资对象上更为多元化,涵盖不同资产类别,如全球股票、债券、商品和货币,能够对资产进行多样化配置。 持仓时间显著更长,相比传统的量化策略,系统化策略在宏观元素的引入下,对基本面数据的依赖度更高,利用复杂模型研究基本面数据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宏观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基本面数据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系统性策略关注如何构造因子,利用宏观经济指标、政策变动、市场预期等数据,构建预测模型。 例如,通过Kalman滤波等技术分析宏观数据与市场走势的关系,捕捉价格变化的信号。 同时,系统化策略在资产配置基础上进一步细分选股,提高投资决策的精确度。 宏观策略的灵活性与系统化策略的纪律性相结合,使得基金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寻找投资机会。 在市场波动不大、基本面数据有效时,系统化策略表现突出;而在市场急剧变动、基本面难以表达市场价格时,自由判断的策略可能更加有效。 许多基金采用结合两种方法的策略,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宏观策略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低相关性。 随着全球资产配置和ETF等被动投资的兴起,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逐渐提高。 然而,宏观策略与市场相关性较低,因为它操作灵活、持仓变化追随时机,能够捕捉市场未充分反映的基本面变化。 这使得宏观策略在风险分散和资产配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实际上,宏观策略并非高深莫测。 历史上的农民通过期货对冲农产品价格波动,已经实践了宏观策略的雏形。 这种基于对市场趋势的直觉和经验的策略,展现了宏观策略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金融策略源于生活,贴近实际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了灵活多变的工具,帮助他们应对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稳博5月底1000指增路演+QA
上海稳博投资成立于2014年,管理规模现已突破百亿,是业内知名的高频交易团队之一。 创始人郑总和殷总毕业于交通大学,于2007年系统开发及策略研究后,于2014年因私募新规成立了稳博。 公司自14年到17年专注于股指和高频T0交易,规模从十几万增长至约两亿。 18年公司增聘约十名同事,持续优化高频交易策略。 20年公司规模接近10亿时,为应对策略容量的上限,公司进行了战略转型,开始组建股票阿尔法团队。 从20年起,公司逐步启动资产管理业务,通过代销、机构合作及直接投资,到21年规模约20多亿,年底达80多亿,22年突破百亿大关。 公司整体发展迅速,8年时间实现规模翻番。 当前稳博投资规模约140多亿,其中指数增强策略资金规模约50多亿,1000指增策略规模约40多亿,500指增策略规模约5亿多,300指增策略规模几千万,公司主力推广500和1000指增策略。 同时,量化选股策略规模接近4亿,量化对冲策略规模约60多亿,灵活对冲策略规模约25、26亿,稳稳系列策略规模约30多亿。 所有资金统一管理,利益一致性高。 稳博投研团队实力雄厚,由郑总、殷总及钱总领导,分别负责IT框架搭建与交易执行、阿尔法模型搭建、公司统筹管理及搭建管理框架体系。 人才流失率低,仅在21年底流失约6名同事,其中4名被优化,2名被挖走。 团队人才主要来自国内顶尖院校,如清北复交、浙大、中科大,以及IBM、千禧年等知名机构。 投研团队约50多人,IT团队约20多人,交易执行团队约20多人,每年增强收益约3个点。 稳博模型体系的核心点在于方法论搭建、数据与模型组合执行的自研能力,以及从最初到现在的模型迭代升级,以适应市场变化。 数据因子基于底层,覆盖历史数据,每年投入约2~3千万采购,因子数量高达上万个,实盘中使用约800~1000个,既有自上而下策略,也有自下而上策略。 模型搭建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包括线性、非线性神经网络等,以及综合模型。 因子挖掘侧重量价高频统计,研究市场交易对手及交易行为。 因子观察周期从1~2天到3~10天不等,以捕捉短期资金流和长期趋势超额收益。 公司自2011年8月起,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管理框架体系。 选择1000指增策略的逻辑基于市场表现和风险控制。 18年到今年3月份的分析显示,量化策略在大多数年份比主观策略更具性价比。 而1000指增策略在市场好与坏的情况下,超额回撤表现相对较好,因此成为优选。 当前1000指增策略规模约40亿,连续三年平均超额收益27%以上。 策略经历了三次迭代,从最初的股指配平方式,到21年叠加截面、基本面多因子,再到22年以量价高频统计为核心,T0策略的收益增加约12个点。 总结而言,稳博投资在不同规模策略上的业绩一致性良好,策略迭代能力强。 高频交易策略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8月后,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框架体系。 在量化行业,约80~180亿规模的管理范围,策略迭代和超额水平较高。 选择1000指增策略基于其性价比高和市场风格偏好小市值的前景。 关于指增超额回撤、子策略归因分析及T0贡献收益的问题,公司会基于市场表现、策略执行及技术迭代进行深入分析。 T0策略每年可增强约3个点收益。
通过股票开户网预约股票开户,佣金万分之0.874,还免除最低收费。比您自己去证券公司营业厅办理开户,能多节省80%的交易手续费。预约开户微信:gpk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