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扶持展望 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 概念股

概要

据了解,2017年上海自贸区将继续发挥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作用,推动上海贸易、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稳步发展。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深化集成电路产业保税监管试点,优化现行试点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

政策利好

  • 进一步深化集成电路产业保税监管试点
  • 集成电路政策扶持展望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概
  • 优化现行试点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
  • 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智能移动终端、通讯、PC和笔记本电脑等领域的快速增长,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不断增加。

国家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通过支持制造行业带动设计和封测行业的发展。我国要发展半导体产业,必须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本轮半导体制造业的产能扩张是必然的。

国产化进程

集成电路国产化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我国在集成电路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努力摆脱对国外芯片的依赖,自我研发国产芯片。

地方政府在半导体项目建设上的过度投资也引发了业内担忧。需要加强地方基金监管,出台顶层设计,有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相关产业链概念股

  • 集成电路设计:紫光国芯
  • 军工芯片国产化渗透率受益股:同方国芯

展望

在政策利好和国产化进程加速下,集成电路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应把握机会,加强创新和协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柔性屏幕概念股有哪些

1. 维信诺:已与小米合作,开发出可量产的柔性屏手机。 2. 中京电子:子公司元盛电子生产的柔性PCB和FPCA产品适用于曲面屏和折叠屏,已向京东方、深天马等供货。 3. 得润电子:公司的柔性线路板适用于柔性屏。 4. 丹邦科技:TPI碳化膜产品有望在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得到应用。 5. 深天马:公司的柔性屏已实现量产。 6. 联得装备:柔性屏制造设备已向苹果、京东方、华为等供货,新型柔性AMOLED贴付设备可用于量产。 7. 中颖电子:开发的芯片可用于柔性屏,并已向国内多家OLED厂商供货。 8. 苏大维格:光刻设备可用于柔性电子领域。 9. 智云股份:设备可用于柔性屏生产。 随着柔性AM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加速提升,预计到2023年,其渗透率将从2018年的10%增长至24%,导致OLED屏幕供不应求,国产化进程有望加快。 华为发布折叠屏手机后,柔性屏概念股如京东方A、深天马A、领益智造等股票涨停。 华为Mate X手机的发售吸引了主力资金关注,例如京东方A的成交量增长近3倍,股价上涨3.3%。 为了减少对三星AMOLED屏幕的依赖,华为支持国产面板巨头京东方和深天马。 2017年,京东方宣布成都工厂的6代AMOLED柔性显示屏生产线量产,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生产柔性显示屏的国家。 京东方表示,其柔性AMOLED屏幕供应华为Mate X手机。 此外,大众公用通过深创投持有柔宇科技股权,越秀金控的子公司越秀产业基金也投资了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推出了FlexPai折叠屏手机,努比亚和维信诺合作推出了柔性屏“腕机”努比亚α,以及小米CC9 Pro手机的柔性屏,均由维信诺供货。

2023-2028年国内芯片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芯片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基于半导体衬底制作,实现一系列特定功能的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半导体是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芯片主要分为模拟芯片、数字芯片与存储芯片。 模拟芯片处理连续函数形式模拟信号,如声音、光线、温度等。 数字芯片处理离散的数字信号。 存储芯片用于存储信息,是数据载体。 全球及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受多因素影响,增长趋势各异。 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可控战略加速推进,国产化步伐加快。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芯片进口需求大。 政策扶持与资金注入推动中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自给率目标设定,国内企业研发力度加大,重点突破关键材料与设备,目标2025年芯片自给率达到70%。 未来芯片产业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各细分领域特点、市场规模、增长动力与挑战,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022年中国半导体IC产业研究报告

半导体产业,从1956年起步,中国半导体产业历经独立探索、动荡考验,跟随改革开放步伐,最终建立起完整产业链。 《中国半导体IC产业研究报告》深入分析集成电路领域,解析产业链各环节,洞察中国半导体IC发展机遇,为产业发展趋势提供分析依据。 报告全面展示中国半导体IC产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全景、产品机遇,欢迎各界探讨。 “芯火”——产业背景:科创板开板后,中国半导体IC二级市场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尤其是IC设计环节。 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亿元,其中IC设计、制造和封测环节分别贡献4519亿、3176亿和2763亿元。 “相传”——产业链条:集成电路产业链包含材料设备层、设计与生产层以及产品应用层。 中国半导体IC产业链需加强协同,达到规模经济目标。 中国半导体IC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展现出活力,但仍有待加强生态建设。 “玉汝”——产品机遇:中国数字电路市场存在产品壁垒,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增长带来机遇。 模拟电路市场因贸易摩擦与缺芯潮打破传统供应链,为国内企业带来黄金窗口期。 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凭借其优势,市场空间广阔。 “于成”——产业趋势:未来,中国半导体IC产业需多方面努力,抓住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 中高端芯片缺货将持续,跨界造芯成为行业趋势。 政府、资本与厂商需共同促进中国半导体IC行业生态的融合与发展。 报告聚焦集成电路市场,为研究核心。 中国半导体IC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品规模达到5559亿美元,集成电路占比高达83.3%。 从产品规模来看,集成电路占比长期超过80%,为核心市场。 报告将集成电路市场划定为研究范围。 国家信息产业基石:半导体芯片作为信息技术核心,对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关键技术突破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波动扩大,对全球半导体市场影响显著,成为信息产业的基石。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国际视角下,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913.7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9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3%。 中国半导体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半导体销售市场之一,2021年占比34.6%。 中国半导体IC产业驱动力:我国芯片对外依存度高,芯片自给率亟待提升。 半导体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科技自立及新兴产业支撑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 中国半导体IC产业资本市场:科创板助推半导体IC企业上市,IC设计环节增长明显。 一级市场投资热情高涨,2021年投融资数量达到232起,其中IC设计环节占比最高。 资本偏好“短回报周期”环节,关注IC设计与设备。 中国半导体IC产业政策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IC产业地位上升。 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政策将支持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促进产业链自主可控。 中国半导体IC产业链全景:集成电路产业链分为上游软硬件材料及设备、中游IC设计与生产、下游产品应用。 各环节存在不同规模与增长点,上下协同的规模经济尚待提升。 中国半导体IC产业图谱:产业链各环节进程不一,按规模与增量可划分赛道。 EDA工具、材料、设备及技术服务环节国产化需求迫切,中游设计、制造、封测环节发展各异。 半导体IC产业上游与中游分析:上游EDA工具、IP授权、材料与设备是产业基础。 中游设计环节轻体量、短周期特性吸引资本布局,制造、封测环节则面临高端芯片突破与规模效应挑战。 半导体IC产业中游——IC设计与制造:IC设计环节保持资本热度,制造环节资金、人才、技术壁垒带来马太效应。 封测环节企业逐步成熟,市场格局相对稳定。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市场:全球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产品规模比例稳定在85:15。 数字电路需求市场包括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模拟电路市场则受益于贸易摩擦与缺芯潮的打破。 半导体材料演进:半导体衬底材料发展三个阶段,第三代半导体崭露头角,SiC、GaN等材料应用于射频电子、功率电子和光电子领域。 第三代半导体投资机会: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产业扩张,有望实现对Si基器件的全面替代。 政策引导与资本助力:各级政府政策引导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资本助力企业成长与技术创新。 投资机构需关注企业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与长久运营能力。 创新突破与Chiplet-SiP模式:芯片制程工艺面临微缩难题,国内厂商需突破先进制程。 Chiplet-SiP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中国半导体IC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驱动与技术创新推动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产业各方需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半导体IC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通过股票开户网办理股票开户,享全国最低交易手续费,股票交易佣金低于万一免五,国企背景大型证券公司。可以手机开户,或者电脑网上开户,一般20分钟即可办完手续。开户微信:gpkh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