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方正证券:引领投资新潮流

方正证券是一家领先的中国投资银行,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我们致力于通过创新和卓越的执行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研究能力:我们拥有来自各行业的一支经验丰富的分析师团队,为我们提供深入的市场洞察力。广泛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提供广泛的投资产品和服务,包括股票经纪、债券交易、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先进的技术平台: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来优化我们的运营和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体验。客户至上:我们坚信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超越他们的期望。

我们的服务

机构投资者

方正证券引领投资新潮流 股票经纪债券交易资产管理承销和并购

个人投资者

股票经纪基金投资投资理财财富管理

创新与技术

方正证券不断投资创新和技术,以提高我们的服务并为客户提供竞争优势。我们的技术平台包括:智能投资决策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分析市场数据并提供投资建议。移动交易应用程序:方便客户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和管理投资。风险管理工具:帮助客户监控和管理投资组合中的风险。

案例研究

我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案例研究包括:帮助一家科技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资金。为一家房地产基金管理了超过 50 亿美元的资产,实现了平均 15% 的年化回报率。为一位高净值个人定制了一项投资组合,以实现其长期财富增长目标。

选择方正证券

选择方正证券作为您的投资合作伙伴,您将受益于:深入的市场洞察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先进的技术平台客户至上的承诺创造价值的记录如果您正在寻找一位经验丰富、创新且值得信赖的投资合作伙伴,那么方正证券就是您的理想选择。了解更多信息或安排咨询::+86 (10) 12345678电子邮件:info@fangzhengsecurities.com网站:fangzhengsecurities.com

求有机食品的行业分析报告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 有机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 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 除有机食品外,目前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而“无公害食品行动”和绿色食品渐为消费者所接受,也为有机食品在我国生根发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形成了以有机豆类为主的东北地区、以有机蔬菜为主的山东省、以有机茶叶为主的江浙皖赣等几大集中生产区域。 2010年我国共有有机食品生产企业1202家,生产有机食品5598种,有机食品国内认证面积达到3673.56万亩。 2010年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为145.39亿元,出口总额达到0.95亿美元。 我国近年来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也迅速增长。 为严格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确保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自2012年3月1日起,《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开始实施;2012年7月1日起,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全面实施,7月1日之后出厂销售的有机产品将统一加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含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唯一编号(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标识)。 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转基因等名词相继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民生的头等大事。 于是,打着“无污染”、“纯天然”标签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在中国,有机食品是朝阳产业,目前认同有机的人群数量还有限,但是随着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加,有机产品正在成为高端人群的高关注类别。 现在有机食品在整个食品行业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政府政策的支持将为有机食品的发展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一章 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概述第一节 有机农业概述一、有机农业的定义二、有机农业的特征三、有机农业具有的优势第二节 有机食品的介绍一、有机食品的概念及种类二、有机食品的产生及其背景三、有机食品应该具备的条件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不同点第三节 中国有机食品相关介绍及发展意义一、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历程二、中国有机食品标志的含义三、中国发展有机食品的意义四、发展有机食品有助于推进经济增长第二章 有机农业发展分析第一节 国际有机农业发展概况一、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进程二、世界有机农业发展近况三、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综况四、欧洲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五、法国有机农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六、2011年西班牙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七、瑞士有机农业发展状况简述第二节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分析一、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二、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发展迅速三、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四、2012年有机农业行业资本投资持续升温五、有机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分析六、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光明第三节 中国部分地区有机农业的发展一、广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二、山东青州有机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发展思路三、山东沂源县对有机农业发展给予财政支持四、淄博淄川区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五、2011年四川成都市出台新政推进有机农业发展六、2012年江西万载县有机农业发展成绩卓著七、广西乐业县采取多项措施壮大有机农业八、未来哈尔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规划第四节 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问题二、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三、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四、有机农业的市场突围路径探索五、建设有机农业基地需注意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三章 国际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第一节 国际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综述一、全球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概况二、全球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特点三、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消费快速增长四、2012年国际有机食品行业兴起整合潮第二节 欧盟一、欧洲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回顾二、欧盟有机食品的消费模式三、进入欧盟有机食品市场的准入条件四、欧盟对有机食品实施的新规定介绍五、欧盟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三节 德国一、德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概况二、德国有机食品发展迅速的影响因素三、德国有机食品市场的准入政策及进入机会四、德国有机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节 美国一、美国有机食品发展概况二、美国有机食品市场正逐渐扩大三、美国有机食品的消费热潮四、美国有机食品产业遭受巨大的保费压力第五节 英国一、金融危机重创英国有机食品市场二、英国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空间巨大三、英国有机食品进口的有关规定介绍第六节 其他国家一、丹麦有机食品市场发展趋热二、法国有机食品市场消费状况三、意大利有机食品市场运行简况四、2011年荷兰有机食品市场稳定增长五、台湾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信任问题分析第四章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分析第一节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概况一、中国有机食品发展的三个阶段二、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综述三、201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主要指标统计四、2011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主要指标统计五、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优势六、中国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势头趋好第二节 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分析一、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二、实力企业积极引导有机食品消费三、国际有机食品巨头看好中国市场四、2012年有机食品开始发力礼品市场五、有机食品的市场推广措施第三节 中国有机食品消费情况一、我国有机食品的消费现状二、有机食品消费人群浅析三、消费有机食品是否增加对生物污染物的暴露分析四、制约有机食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五、2012年有机食品消费者调查分析第四节 有机食品认证情况分析一、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概述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情况三、2011年中国有机食品认证遭遇美国质疑四、中国有机食品认证存在的主要问题五、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市场混乱第五节 中国有机食品出口情况分析一、有机食品出口欧盟市场有新政二、中国有机食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三、中国有机食品出口大有潜力第五章 有机蔬菜第一节 有机蔬菜相关概述一、有机蔬菜的定义二、有机蔬菜基地的三个基本要求三、有机蔬菜生产主要栽培技术措施第二节 国际有机蔬菜行业发展状况一、全球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概况二、有机蔬菜在西方市场广受青睐营养价值仍存争议三、日本有机蔬菜的产销模式分析四、台湾有机蔬菜发展状况分析第三节 中国有机蔬菜发展状况一、中国发展有机蔬菜具有重要意义二、中国有机蔬菜转攻国内市场三、中国有机蔬菜出口国际市场潜力分析四、有机蔬菜及农场受风投青睐五、网上有机蔬菜市场启动第四节 山东省有机蔬菜发展状况一、山东沂南有机蔬菜取得创新发展二、肥城有机蔬菜成为全国行业龙头三、肥城有机蔬菜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四、泰安有机蔬菜种子标准研究制定打破出口门槛五、德州打造有机蔬菜配送上门服务第五节 其他地区有机蔬菜发展状况一、郑州有机蔬菜行业销售现状二、台企开拓成都有机蔬菜市场三、河北怀来县斥巨资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四、河南漯河市大力推广有机蔬菜发展五、2013年哈尔滨双城建设大型棚室有机蔬菜基地六、长沙有机蔬菜市场现状及未来展望七、“十二五”南京市拟扩大有机蔬菜种植规模第六节 有机蔬菜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一、中国有机蔬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我有机蔬菜出口面临标准接轨难题三、发展有机蔬菜的对策分析四、推广及规范有机蔬菜行业发展的建议五、有机蔬菜建立可追溯制度的建议第六章 有机茶第一节 有机茶相关概述、有机茶相关介绍二、有机茶发展的意义三、有机茶开发和茶业产业化两者关系探析第二节 有机茶行业发展分析一、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迅速二、中国发展有机茶的有利条件三、中国有机茶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四、中国有机茶认证的发展五、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有机茶认证机构第三节 部分地区有机茶发展状况一、江西婺源有机茶产业发展分析二、浙江武义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概述三、天台县有机茶工程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四、安徽休宁县有机茶产业发展概况五、2013年福建安溪巨资打造大型有机茶庄园六、纳溪上马镇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第四节 中国部分茶企有机茶发展状况一、湖南茶业公司有机茶出口高速增长二、湖南茶叶总公司优质低农残茶与有机茶关键技术探析三、亿健茶业成功开拓国际有机茶市场四、2012年黄山松萝有机茶公司经营状况及未来规划第五节 有机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一、中国有机茶市场必须打假二、中国有机茶开发和出口面临的挑战三、我国有机茶国内市场开拓策略四、中国有机茶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五、有机茶产业化发展策略第六节 有机茶行业标准情况一、《有机茶》标准二、《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三、《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四、《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五、《有机茶标识管理章程》第七章 其他有机食品发展分析第一节 有机水果一、中国有机水果的发展状况及优势二、北京延庆县有机水果产业效益突出三、西充县有机水果行业发展乐观四、2012年麦积区建造我国第一大有机水果出口中心五、有机水果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第二节 有机大米一、泰国有机米发展概况二、柬埔寨有机大米成功进入美国市场三、宜春成江西省绿色及有机大米主产区四、临沂有机大米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五、2012年南宁生产首批有机大米六、有机大米加工技术规程第三节 有机奶制品一、国内外有机奶发展现状二、有机奶制品成英国奶制品行业发展最快的部分三、丹麦有机奶制品市场已突显商机四、我国有机奶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五、三大国产有机奶品牌抢滩上海市场六、内蒙古源真乳业打开中国有机奶消费新时代第四节 有机水产品一、世界有机水产品市场发展状况二、印度政府支持有机水产品的发展三、中国有机水产品发展概况四、千岛湖绿色有机水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五、2011年丹江口高端有机水产品成功进入江城超市六、沂蒙有机水产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七、临沂市有机水产品发展态势良好八、内蒙古有机水产品市场紧俏第八章 中国主要地区有机食品的发展第一节 江西省一、江西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措施二、2010年江西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概述三、2011年江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良好四、2012年江西万载县拟建我国第一大有机食品加工中心第二节 北京市一、北京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主要优势二、北京有机食品推行连锁销售三、国内首个超有机食品专营市场在北京开业四、2011年北京有机食品打入欧洲市场第三节 黑龙江省一、2011年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业运行回顾二、黑龙江与俄罗斯继续合作开发绿色有机食品三、哈尔滨发展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的五大优势四、哈尔滨绿色有机食品稳步增长五、哈尔滨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四节 新疆自治区一、2010年新疆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二、新疆积极打造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三、新疆木垒哈萨克积极发展有机牛羊肉四、新疆有机食品产业发展面临新要求五、新疆有机食品面临品牌缺失出疆难的困局第五节 其他地区有机食品发展状况一、辽西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二、湖北省十堰山地有机食品发展状况分析三、天津蓟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四、牡丹江积极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五、四川西充全力构建西部有机食品基地第九章 有机食品重点企业第一节 陕西天人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天人有机成中国有机食品的“蓝海”领航员三、天人有机欲领军农业产业化四、2011年天人集团扩大深加工柑橘产能第二节 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泰山亚细亚发展状况分析三、泰安泰山亚细亚公司创新有机种植模式四、泰安亚细亚发展的四大策略解析第三节 北京欧阁有机农庄科贸发展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欧阁有机农庄的成功运营经验三、欧阁有机农庄营销渠道转变解析四、欧阁有机农庄实现跨越式增长之路五、欧阁有机农庄发展建议第四节 江西省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大鄣山茶发展概况三、大鄣山茶牵手欧盟造就有机食品品牌第五节 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2011财年福建闽中经营状况分析三、2012财年福建闽中经营状况分析四、2013财年第一季度福建闽中经营状况分析第六节 其他有机食品重点企业介绍一、黑龙江巨龙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二、绿都集团股份公司三、福州超大嘉和茶业有限公司第十章 有机食品投资与前景趋势第一节 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投资分析一、投资环境概述二、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三、有机农业投资情况四、有机农业投资机会五、有机食品的投资运作策略探讨第二节 国际有机食品发展前景及趋势一、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新动向和趋势二、有机食品将引航国际消费新时尚三、全球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第三节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前景展望一、2014-2018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预测分析二、有机食品将成中国下一个朝阳产业三、未来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形势看好四、中国有机食品经销市场展望五、有机食品市场拓展趋势分析第十一章 有机食品政策标准第一节 有机食品政策标准概况一、国家11部门对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二、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移交国家认监委三、有机食品配料使用情况规定四、2013年3月1日《有机产品》新国标实施第二节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及要求一、有机食品认证程序二、有机食品认证的基本要求三、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四、有机食品认证收费管理细则第三节 有机食品相关规范要求一、有机食品技术规范二、有机(天然)食品运输技术规范三、有机(天然)食品贮藏技术规范四、有机(天然)食品销售技术规范五、有机食品检测技术规范全文链接:略…………

央行悄悄加息,今年什么时候买房最好?

春节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央行就悄然掀起了金融市场的波澜:2月3日,央行全面上调了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和SLF利率,金融界人士将此解读为央行一次不叫加息的加息。

毫无疑问,通过上调逆回购利率和SLF利率,本质上能够起到加息的作用,所以,将央行的举动视为一次实质性的加息并没有什么错,关键是,央行为什么采取这种悄悄进村的方式“加息”,加息意味着货币政策什么样的信号,以及“加息”究竟针对通胀预期,还是资产价格泡沫?

我将央行的举动界定为“悄悄”加息,是不同意一些业界人士将央行的举动视为“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和“流动性全面收紧”的信号。 如果说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出现。

无论是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以及之前业界关于全球货币政策转折点的讨论都已经清楚地表明,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其他经济大国,在经历惊人的泡沫周期和实体经济越来越具备抗药性的反应之后,宽松货币迟早会到来。

判断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经到来,我认为:

第一,在全球宽松货币的效应已经到极致的情况下,任何宽松已经对经济本身没有任何作用,包括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不会再继续扩大宽松规模;

第二,除了美国加息可能导致的全球流动性的历史性转折,更重要的,中国经济在2016年取得的成绩单远超预期,中国经济的风险已经从稳增长转向“抑泡沫”和“防风险”;

第三,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着墨甚多,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

稳健加上“中性”,这已经是明明白白告诉你货币相对2016年要收紧,而“调节好货币闸门”这种之前的提法重出江湖更是不同寻常,最后特别强调汇率和资产价格泡沫,明白无误地昭告货币政策转折点的确已经到来。

所以,央行这次悄悄“加息”本身并不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因为货币政策早已经转向,收紧货币的水龙头是早确定的基调。

在开年之际,央行既要传导去年年底既定的货币政策的基调,又不敢、且没有必要大张旗鼓。 无论是稳定汇率,还是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都无法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对泡沫和风险的敬畏是正确的。

春节期间,各地楼市遇冷是预料之中的,但这和央行的加息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房地产市场自身在经历2016年的疯狂上涨之后的自然调整。 无论是上海,还是厦门、合肥、南京、深圳,成交量极为惨淡,这和我们去年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判断会“变天”的基调是相吻合的。

但笔者也一直强调,不要误读2017年的房地产政策,严控只是针对投资投机,在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本钱主动打压房地产,但因为2016年的透支,去年的一些热点城市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仍然是大概率,想出手卖房者,至少应该等到6月份,对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进行全面评估之后再根据走势决定。

货币政策转向后,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黄金会继续新一轮的上升态势。 无论是中国央行提高利率,还是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超过市场预期都并未对近日黄金强势形成打压,呈现了“利空跌不动”的特征。 而去年四季度已经陷入调整的楼市,则继续成为了市场人士看空的对象。

在新春亲朋好友拜年之际,谈及楼市,大多数人都认为今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价可能会出现滞涨局面。 导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今年滞涨的最重要因素在于需求的减弱。 这种需求减弱一方面来自于新房限购政策的影响,很多具备购房支付能力的人们因为受到限购新政的影响无法出手买房,另一方面很多刚刚具备了在一线城市买房资格的人们由于首付贷的取消无法凑足买房的首付款,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的滞涨并不是说这些地方的楼市就不涨价了,只是说房价上涨的势头受到阻碍,不会呈现出象2016年上半年那样的疯涨了。

除了限购新政、首付贷取消以及央行加息可能对今年楼市影响颇大之外,如今困扰国人的雾霾天气让身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人们不得不开始考虑继续在大城市闯荡还值不值得,网上也是出现了不少选项,移民去外国,去丽江,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很多国人开始有了移民或者移居的念头,这让拥有众多闲置新房的三线城市、四线城市看到了新的商机。 原本这些小城市的新房因为需求不足而大量过剩,但是在雾霾的影响下,很多人想从大城市回归小城市,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这使得小城市特别是山清水秀的小城市房价有望从2017年开始上涨,由于这些小城市的新房购买没有限购政策,加上房价相对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低了很多,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们都把在小城市买房作为自己的度假房,这样既能享受房价可能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也可以在闲暇时间带上家人来到小城市作为度假之用。

除了度假地产成为雾霾经济的新宠,民宿也可能成为2017年房地产的最大亮点。 2016年年末,国家首次提出了发展“庄园经济”的提法,而民宿作为庄园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开始显现其价值。 以莫干山民宿为榜样,各地的特色小镇、特色民宿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民宿正在成为地产商开发的新目标。 尤其是在分享经济的大潮流下,好而不贵的民宿有望成为国人出游住宿的新模式。

方正证券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展望2017年,预计年中经济将在需求侧二次探底,但供给出清,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 股市从“水牛”转向“业绩牛”,没有指数级机会,但结构性机会比较多,围绕业绩和改革两大主线展开。 债市去杠杆,二季度前后可能有交易性机会。 人民币短期企稳但仍然高估,美元回调利好黄金。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利率提升意味着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但利率提升将打击风险偏好,而风险偏好的下降对黄金有利。 而从通胀来看,短期通胀仍处于相对高位,通胀环境对黄金有利。

针对房地产,姜超认为,2016年经济增长稳定的代价是房价大涨、杠杆骤升、汇率承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抑制地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和推进改革将是2017年首要目标。 央行确认货币市场加息意味着房贷利率存在着大幅上调的风险。 目前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4.9%,这意味着按照5.5%的合理水平,所有的折扣房贷将全部绝迹,否则银行不如去买债。 而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繁荣,本来就没有人口结构的支撑,全靠天量的房贷支撑,如果未来房贷利率持续上行,叠加政府对部分一二线城市投机购房限购限贷的铺开,地产销量或将持续下行,而地产市场的严冬或将到来。 任泽平则预计,房价将调整到2017年底到2018年。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2-0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折叠屏是又一个8848?

一个人一天要在手机上花费多少时间?截至今年9月,这个数字是6.6个小时。

作为对比,4G铺开前夜的2013年,近80%的网民使用手机的时长不超过4个小时。

用户停留时间从短到长的过程中,屏幕始终是最重要的感官入口。

回溯手机产业发展史,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 娱乐 需求,手机厂商围绕屏幕做了诸多尝试,在一轮又一轮内卷中,他们让屏幕变得足够大、让屏占比越来越高。

再到这两年,手机厂商们齐冲高端,折叠屏作为一个新物种走进了他们的视野。 但自2018年诞生以来,折叠屏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至少到目前为止,它的市场潜力还远未爆发。

折叠屏也陷入了真伪需求的争议,持不看好态度的人们质疑,为了更大的屏幕,丧失掉手机原有的便捷性是否必要,何况还要付出更高的价格。

这种争议用四个字可以完美概括:华而不实。 在过去,身背这个争议的是8848,它一度是全球手机市场的价格天花板,追求“实用奢华”,讲究材质稀有、手工工艺,定位高端人群,但这种定位与市场需求产生了偏差,最终惨淡收场。

那么问题来了,折叠屏手机到底是不是“华而不实”?它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8848?

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屏幕并不是重要的卖点。

2011年小米1的发布会上,雷军重点宣扬的卖点有两个:一,最好的安卓系统手机硬件,国内双核1.5核,全球主频最快;二,首款以互联网模式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千变主题和首创的百变锁屏。

再比如,那段时间vivo的主打卖点是音质+拍照、还未死掉的金立主打卖点是续航和超薄。

2016年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结束高位增长状态,销量的复合增长率,从前几年的22.4%,跌落至后面五年的5.7%。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迈入成熟期,进入存量阶段,行业也体现出了新的特征:

一是产品同质化趋向严重, 2015年雷军就曾对媒体表示,智能手机的创新到了瓶颈期; 二是厂商的差异化卖点消失了, 竞争真正进入拼刺刀的阶段,产品侧的核心卖点集体转向用户体验。

屏幕作为人机交互的最核心入口,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关于屏幕的战事也走向激烈。

我们可以将这场屏幕战事分成两种来看:一种是显性的战事,体现在屏幕尺寸、形态、屏占比等方面;另一种是隐性的战事,主要体现在显示面板上。

先来看显性的屏幕战事。

第一个阶段是大屏手机成为趋势。 三星在2011年底发布了5.3英寸的GalaxyNote,定位是介于大屏幕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间的行动通讯产品,凭借着大屏手机,三星奠定了安卓旗舰地位。

再到2015年9月,苹果发布5.5英寸的iPhone 6s Plus,大屏手机正式迎来春天。 iPhone 6系列也因全面拥抱大屏实现了创纪录的销量增幅。

很快,一众手机厂商加速追赶大屏潮流。 东吴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 2015年5.5英寸屏幕以上的手机占比不足20%,如今这个占比已经接近一半。

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屏成为新的焦点。 小米MIX是潮流引领者,它的屏占比是91.3%。

围绕屏占比的提升,市场上有两种主流方案:基于屏幕显示方案优化ID、通过曲面屏实现无边框。

在对ID的优化上,手机厂商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将摄像模组置于屏幕下侧、隐藏式摄像头、滑盖式设计、双屏版、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等。

但这些尝试后,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实现产品迭代,仅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成了较为主流的市场选择。

对曲面屏的追逐则成了手机厂商的标配,这就回到了我们上文提到的“隐性战事”——显示面板之争。

众所周知,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从LCD(液晶显示技术)到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现技术),至少在2016年以前,LCD都统治着手机屏幕,OLED则主要应用在播放器、数码相机、随身听等小尺寸显示器件上。

OLED面板有个最大的优势,它可以实现曲面显示。

2010年以后,三星SDC大举推进OLED技术,并在自家的高端手机领域广泛应用。 再到2016年,苹果宣布采用OLED屏,并与三星签订了每年采购一亿块OLED面板的合同,OLED开始取代LCD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方案。 自此,AMOLED屏幕开始在手机行业大规模商用。

当然苹果至今仍未推出曲面屏手机,它看中的是OLED屏幕更佳的显示效果,但国内的手机厂商们,瞄准的是曲面屏市场。

当时三星在整个AMOLED屏幕市场几乎垄断,2016年市场上99%的AMOLED面板出自三星,尤其是柔性屏。 这一年全球柔性屏AMOLED屏幕一共为0.6亿片,三星自己就用去了五分之一,它还要向苹果供应部分柔性屏。

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在供应链管理上出现漏洞的厂商很快遇到了危机。

典型如小米,由于当时供应链的负责人得罪了三星高管,对方决定不再向小米供应屏幕,这导致小米曲面屏手机note 2的发布推迟了一年,转而选择其他供应商。

结果这款手机发布后,出现了暗斑、阴阳屏、侧面漏光等屏幕品控问题。 雷军后来亲承,当时的小米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关于屏幕显示的体验优化,到曲面屏这里并没有结束。

一方面,厂商们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接近百分百的屏占比,比如已经量产的小米MIX 4的屏下摄像头方案。

另一方面, 屏幕尺寸几乎没有增加空间的前提下,他们的选择是,增加一块屏幕。

2018年柔宇 科技 发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后,2019年初三星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仅仅四天后,华为也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 同期,小米、苹果乃至微软等,都已经在储备折叠屏的相关技术。

当时市场上有分析称,2019年会是折叠屏的爆发元年。

按现在的进展来看,外界对折叠屏的乐观预期是一场误判。 DSCC预测的数据显示,2021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预计超过900万,其还预测2022年的全球出货量将增至1800万至2000万台,但即便如此,折叠屏的市场渗透率仍只有2%。

这个渗透速度有多慢?我们可以做个简单对比:

自2016年OLED屏幕流行以来,到2018年,OLED屏幕生产面积便占到了总手机屏幕生产面积的30%;预计到2023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

导致折叠屏市场进展缓慢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技术不成熟;

市面上的折叠屏方案大概分为屏幕外折、屏幕内折、屏幕向下弯折、折三折这几种方案,为了让屏幕能实现180度弯折,有两点尤为关键:屏幕本身及铰链技术。

目前来看,柔性OLED面板是折叠屏的唯一屏幕方案,但柔性屏幕在高频率、长时间的弯折下,也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影响屏幕的使用寿命。

再加上OLED屏模组本身薄且多层结构的特性,要实现出色的可折叠功能,需要在尽可能降低屏幕模组厚度的前提下,增加各层结构强度,比如偏光片、屏幕盖板、薄膜、OCA胶等,技术难度较以往更大。

铰链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如何保证在更高频率的使用程度下,依旧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果。

第二,高成本低良率;

一方面,AMOLED面板本身成本较高。 据DSCC数据,三星Display7.3英寸AMOLED可折叠面板目前的生产成本接近180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降至90美元。

厂商不同的设计语言也决定,显示器制造商只能为一个品牌开发一次,模型无法复用,进一步抬高了屏幕开发成本。

另一方面,OLED屏幕从直面屏到曲面屏再到折叠屏,生产量率是逐步下降的。 有媒体报道称,国内OLED面板良品率高的在80%左右,曲面屏则在40%-50%左右,而难度系数更高的折叠屏良率只会更低。

比如京东方在2018年三季度时,6.39寸QHD+柔性AMOLED面板良率仅仅超过10%,到四季度改善至30%。

以上也是当前折叠屏手机售价高昂的主要原因。

第三,应用适配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OPPO前副总裁沈义人曾提到,手机操作系统对于分屏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应用、多信息处理的优化,实际上还未完全跟上。

这进而导致,如果折叠屏手机缺乏足够的出货量,应用开发者很可能缺乏为折叠屏进行优化的动力,因进一步影响折叠屏手机的使用体验。

一旦折叠屏缺乏与硬件相适配的软件生态,这将成为它最大的软肋。

来到今年下半年,折叠屏手机市场开始变得火热起来。

先是OPPO在12月中旬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FindN,紧接着,荣耀在12月22日官宣即将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华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P50 Pocket也将在12月25日发布。

此外,小米MIX Fold2消息不断,vivo传出将于明年初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苹果也有望在2023年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

至此,手机行业的主流玩家都加入了这场新的屏幕战事。 但影响战事走向及折叠屏渗透率的,在短期内很可能不是手机厂商,而是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技术难题、高开发成本、低良品率,是制约折叠屏手机发展进程的重要原因,这些难题统一集中在生产端。 也就是说,当前折叠屏手机最大的痛点,并不是能不能卖出去,而是能不能稳定供货,以及把质量提上来、把价格降下去。

折叠屏手机的核心在于屏幕,柔性OLED面板又是当前唯一的屏幕方案,因此,OLED面板产业将成为关键。

这就涉及到两个变量: 一是行业供给格局如何变,影响的是产能;二是良率爬坡的速度有多快,影响的是产品本身。

2016年以前,全球柔性OLED面板产能几乎全部集中在韩国三星显示手中,市场份额超90%。

柔性OLED产线具有资本开支大、技术难度高、良率爬坡时间长等特点,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目前已基本退出柔性OLED领域的竞争。

在整体趋势上,中国OLED面板厂商将加速抢占市场。 我国自2018年起OLED份额便不断提升,未来柔性OLED行业的竞争,将集中在中韩两国之间展开。

现在,最有可能打破三星一家独大格局的是京东方。 2020年,中国AMOLED面板在全球的市占率是13.2%,京东方柔性AMOLED面板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则高达86.7%。

从产能来看,兴业证券在今年8月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有25条OLED生产线投产。 其中,京东方规划中的AMOLED产线共计5条,4条已经建成投产,仍有一条重庆的B12线在建,规划总产能为252K/月。

研报同时指出,若已投产产线均能达到满产,大陆产能将达到602K/月,预计占全球产能的41.7%,而若所有产线能达到满产,大陆月产能将达到922.5K/月,占全球50%左右。

也就是说,未来在柔性AMOLED面板制造环节,国产化极有可能成为趋势。 此前华为Mate X及Mate xs所采用的折叠屏幕便由京东方独家供应。

但OLED本身的材料构成中,发光材料占据生产成本的31%左右——在上游材料供应环节,美、日、韩在市场上仍处于垄断地位,较难实现国产化。

抛开上游材料供应环节不谈,随着越来越多手机厂商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预计上游面板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会持续走高,良品率也将在不断试错中实现提升。

当产品成熟度逐渐提升、供应更加稳定,手机厂商的成本随之降低,终端价格也极有可能实现下降。

据DSCC数据,三星Display7.3英寸AMOLED可折叠面板目前的生产成本接近180美元,其预计到2022年可折叠屏生产成本将降至90美元。

现在折叠屏产品的降价信号已经开始显现:一两年前,折叠屏手机的发售价普遍在元以上,去年底,小米MIX Fold的价格是9999元,再到刚刚发布的OPPO Find N,价格已经下探至7699元。

但折叠屏手机依然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号:它到底是不是伪需求?又能不能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在OPPO Find N发布之前,小米MIX Fold是市面上价格最低的折叠屏手机,如今它发布不足一年,但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已经跌去了超过3000元。

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卖不动。

有媒体报道称,在二手交易平台,曾有不少人以近10万高价求购华为折叠屏Mate Xs,它的官方最低售价是元,但如今消费者以3000-6700元就能买到。

如此一来,关于折叠屏,摆在厂商面前的实则是一道选择题,折叠屏手机到底是一款该走量的产品,还是一款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产品?

选前者,他们要担起卖不动的风险;选后者,他们无异于承认,折叠屏手机的大热是一场虚假繁荣。

[1]《OLED产业的材料机遇》,方正证券;

[2]《智能手机深度:“消费升级+创新周期”,手机供应链迎来供需革命》,东吴证券;

[3]《面板行业周期弱化,京东方未来可期》,兴业证券;

[4]《智能手机AMOLED大势所趋,显示面板行业触底回升》,国金证券;

[5]《折叠屏手机即将爆发,零组件多环节受益》,光大证券;

[6]《折叠屏手机的三重难关:量产、降价、应用生态》,界面新闻;

[7]《华为1.8万元折叠屏手机能否力挽危局?》, 财经 ;

[8]《众所期待的折叠屏手机,为啥却是被“诅咒”的?》,虎嗅;

[9]《华为P50 Pocket发布前夕:折叠屏手机价格跳水,卖场每月销售不到10台》,时代 财经

通过股票开户网预约股票开户,交易佣金万分之0.874。比您自己去证券公司营业厅办理开户,能多节省70%的交易佣金。开户微信:gpkh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