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业的开山鼻祖: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
在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家公司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是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背景下,申银证券应运而生,成为中国证券业的一块里程碑。
发展历程
- 1988年11月:上海申银证券有限公司成立。
- 1990年1月:承销首只股票——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 1991年12月:与万国证券公司合并,更名为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
- 1992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证券公司。
- 1995年3月:完成A股市场首例增发。
- 1999年1月:成立第一家子公司——申万宏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2001年7月: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债券承销商。
- 2007年8月:收购广发证券,成为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
- 2012年12月:成为首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的证券公司。
业务范围
申银万国证券是一家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证券经纪、自营投资、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金融衍生品等多个领域。行业地位
多年来,申银万国证券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7.82亿元,净利润135.98亿元,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总结
申银万国证券作为我国证券业的开山鼻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和市场地位使其成为中国证券业的标杆企业。在未来,申银万国证券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理财师需要考取什么样的证?
1、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分为三个等级
2、助理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3.1、商业银行的理财规划师
.2、保险公司的理财规划师
3、证券公司的理财规划师
4、基金公司的理财规划师
5、信托公司的理财规划师
6、专门的投资咨询公司的理财规划师。
7、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认证制度
泰罗制对我国企业的现实参考价值?
将是中国企业更大的悲哀!站在21世纪拥抱“泰罗”中国的百年尴尬您可知道,“泰罗制”这个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构件,在中国的引进,甚至比欧洲还要早?将近一个世纪前,秉持实业救国的“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先驱”穆藕初先生就敏锐地意识到泰罗制的巨大价值,甚至历尽辛苦在美国找到“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当面求教,且“反复讨论,获益良多”。 1914年,穆藕初着手翻译包含泰罗制精华思想的《科学管理原理》,两年后以《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为名出版。 其时,穆藕初先生在除了经营自己的企业外,也不遗余力地各处挂职推广泰罗制,时人称他“如苏季子之身佩六国相印,卓然为纺织工业专家”。 而欧洲在一战后,才惊诧于美国工厂生产的高效,开始学习泰罗制。 如今,泰罗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企业中,我们都能找到它挥之不去的影子,比如波音,比如丰田。 但令人扼腕的是,就像中国最早发明火药却没有率先造出大炮一样,泰罗的思想虽率先登陆,却同样没能在20世纪纷乱的中国扎根结果。 于是,百年蹉跎。 “从现实情况来看,泰罗的‘科学管理’是我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这是近百年后21世纪全球经济危机笼罩下,《中外管理》听到的一声严厉批判,也一举揭示了中国企业的百年尴尬。 而更令人尴尬的是,发出这声呐喊的,却并不是我们的管理学家,也不是我们的企业家——此人名唤陈鸿桥,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一位资本圈权威人士,不谈上市辅导,不言股市起伏,却痛心疾首于我们企业的基础管理,不能不令人困惑和震撼。 “我并不是刻意宣传泰罗制,而是20来年的管理生涯里,总结的很多经验,到头来发现还是归结到泰罗制这个基础上来了。 ” 陈鸿桥对《中外管理》表示。 由于工作关系,陈鸿桥有机会先后与几百位企业家深入沟通,切身地体会到一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最需花功夫,也是最艰巨的工作,是“锤炼管理工序,苦练基本功”。 与“资本”家陈鸿桥共鸣的,是“经济学家”厉以宁:“纪律、规范、制度、程序等与现代化相对应的理念,远没有深入人心!”陈鸿桥对《中外管理》进一步指出,当下中国产业界有句口头禅:“我们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您自豪吗?但另一个事实是,泰罗制这个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尤其基于泰罗制对职业化人才的培养,却仍是我们需要逾越的一道鸿沟。 今天,当全世界陷入经济危机,都要眼巴巴指望中国有所作为时,我们庆幸与前辈相比,拥有了百年难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希望同样在经济危机中洗礼的中国企业,“回归”基础管理,重新接受泰罗制的洗礼!打败希特勒的幕后英雄美国人弗·温·泰罗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他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工厂里实验和总结前人经验发展而来(见图表)。 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是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 ”不要小看这些管理ABC,就是它,“结束”了二战。 二战期间,纳粹之所以“敢于”挑战美国,就在于严谨的德国人机关算尽,却错估了一点:美国的军工生产补给能力。 因为当时美国欧亚两线作战,大批熟练工人入伍参战,工厂劳动力非常吃紧。 但是,美国正是用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迅速训练了大批原先毫无技能的后备人力,使得从前种田养牛的农民和足不出户的妇女,在短时间内能抵上一流的熟练工人。 当美国的坦克、飞机像变戏法一样源源不断从本土送上战场时,法西斯的覆灭就成了必然。 希特勒,不是输给罗斯福,而是输给了泰罗!培训,是泰罗制对现代工业影响最大的领域。 做出以上独到观察与分析的,正是“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 那么,泰罗制是怎样实现这些的?泰罗“科学管理”的“三部曲”是:一、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二、用科学研究和反复实验来制定标准和规章制度,并据此做出规定和下达任务;三、用奖惩等激励机制来保证任务的完成。 而这一切的核心和基础,就是各管理要素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而“科学管理”体系的一个奥妙是:通过专业分工,成倍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流程竞争力”。 例如:传统工厂模式下,10个工人为了制造某种武器而接受培训,在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之后,速度慢的工人一天能够做出三件武器,而速度快的工人,一天能够完成七件武器。 但是泰罗的“科学管理”挑战了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首先,把效率最高的工人作为考察对象,分解和研究他的动作之后,把整个制造过程分解成标准化、数量化的一系列工序的组合。 然后通过几天时间,即可让每个工人只是掌握这个工序中的某个环节(注意,传统方式需要对每个工人培训一个月),然后每个工人只是专注地按规范化的动作,在一定数量要求下,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序。 这样的结果是:同样数目的工人,一天生产的武器总数却是传统方式的数倍!平均下来每人完成的武器数目,比单打独斗的最熟练工人还要多!美国工厂通过泰罗制打造的“流程竞争力”,实现了“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率倍增器”效果!泰罗制还有另一功能,就是不断积累“能人”的经验,通过精细化、标准化的方式分解工作流程,让复杂的事情大多数人也可以完成,而且通过工作分解使大规模培训成为可能,把“能人”和普通人的差别缩小。 因而,厉以宁这样评价:泰罗制强调每个细节的规范,强调从起源到结果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 “‘科学管理’始终是管理科学的核心和基础”。 中国企业的“基本功缺失症”然而,正因为穆藕初先生在上世纪初对泰罗制的推广,没有被后人继承更毋论发扬,导致了一百年后中国企业界的诸多怪现象:最基本的安全事故、质量事故不断发生,而且不断反复发生,以致于本应“好事”的媒体都陷于“报道疲劳”而趋于麻木。 但这还是显性在外的“灾难”,其实危害更大的,是我们身边那些见怪不怪的“怪胎”:“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最起码的流程管理,却开始了‘流程再造’;还没有站稳脚跟,就盲目追求所谓的‘管理前沿’,不切实际地提出做大做强、多元化战略,向世界500强看齐;还未通过精细化管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样式,就要追求超越现实可能的‘战略制高点’;还未训练出严谨有序的职业化团队,就大谈‘人性化管理’、‘企业文化’——相当多的企业,患上了企业基本功缺失症!”陈鸿桥语带尖刻,却引人深思。 一道算术公式的玄机 您不信?陈鸿桥马上列出这样一个算式:90%×90%×90%×90%×90%=?言下之意是:在工作流程上,人们会认为把每个环节都做到“良好”——90%,就很不错了,但是五个“良好”下来,整体的效果得多少分呢?细心的读者如果计算一下,会发现:90%×90%×90%×90%×90%=59%——“得分”是59——居然不及格!这道算术题看似很简单,但却不肤浅,反而有着触目惊心的深刻!它用自然科学的公式表现着流程管理中的规律:有什么样的过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而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即使细节稍打折扣,也可能会导致整体价值的彻底崩溃。 与多数企业关注结果相反,过程控制,才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功,也是泰罗制关注的核心所在。 泰罗制在20世纪后半叶的“衣钵传人”丰田汽车有一句名言:“高品质,是设计出来的(而非检测出来的)!”重估“现代奴隶制”的帽子但是,有人认为百年前泰罗制所强调的规范化管理,会使员工沦为企业的机器,会限制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企业的活力。 甚至泰罗制在美国刚兴起时,就有人提出:这种规范化管理,其实是一种“现代奴隶制度”,而且一些管理人也一直批判泰罗制把工人理解为经济人的假设。 甚至在今天,很多人将泰罗制更多视作一种反面的管理理论而偶尔谈论。 对此,彼得·杜拉克曾经明确回应:“运行良好的企业都是平淡泛味的,它不应该也不会有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管理者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追求的反而应该是杜拉克所讲的“平淡乏味”的规范化管理。 而在杜拉克开创现代管理学后,人们才发现:泰罗的刚性管理还有另一面——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精华,就是管理者与工人的“双赢”与亲密合作。 泰罗坚信:管理者与工人在效率的提高方面利益一致——资方关心如何最低成本地生产,工人关心如何获得最高工资。 只要双方亲密合作,通过泰罗制共同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双方的目标是可以协调一致的。 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中,劳资矛盾再一次升温成为全球包括中国关注的棘手焦点。 而泰罗百年前,就已把劳资双方的协调,颇为前瞻地寄望于一场“精神革命”,即双方都把注意力转到盈利的增加上,寻找到劳资双方的共同目标,共谋双赢。 而且,泰罗要求:工厂主必须先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有时甚至高达三倍,他才会去对工厂展开“科学管理”改造。 因而,杜拉克这样评价泰罗制:增加生产的真正潜力在于“更聪明”地工作,而泰罗制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产量,而且在增加工人工资的同时,使降低产品价格和增加对产品的需求成为可能!道不远人,更绕不开在泰罗制诞生近百年里,沟通、分权、有效激励、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等等管理思想纷纷诞生,都是符合企业运营规律的方法体系。 于是新问题出现了:管理领域的方法和思想林林总总,从目标管理到战略模型,从精益生产到核心能力……为什么中国企业独独特别需要“回归”那个“老古董”泰罗制呢?对此,陈鸿桥讲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泰罗制是支撑现代企业的核心构件,是企业大厦的‘承重墙’。 而个性化、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是市场经济发达之后的一种装饰性的构件,是为了更好地享用‘承重墙’带来的空间而采取的辅助手段。 如果没有钢筋水泥所建构的硬性空间,柔性装饰就难有用武之地。 ” 陈鸿桥还有一个经典的“娃娃论”,即把中国企业定位在“娃娃”阶段,强调中国绝大部分企业要放下“身段”,谦虚地把自己定位于咿呀学步阶段,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础抓起。 更何况,这百年里,改变20世纪上半叶的福特“规模生产”,和改变20世纪下半叶的丰田“精益生产”,这两次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从思想本质上都是发端于“祖师爷”泰罗制。 因此说,泰罗制从来就不曾尘封,从来就不曾远去,而是始终不断被其继承企业加以大力实践、与时俱进,并以最震撼人的全新面貌呈现在“我们身边”,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各种管理思想都有其风格,但是“守正才能出奇”,只有泰罗制倡导的规范化管理,才是把企业机体组织起来,赋予一种组织生命的基础和“正”道。 创新的捷径,是回归“原点”,认清本质。 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有资格谈什么风格出“奇”。 可以说,企业如果不经过泰罗制的规范化管理洗礼,就根本实现不了管理的现代化。 未来呼唤“新泰罗”在《管理大师50人》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值得注意的话:“抛弃泰罗是很时髦的事。 但重要的是,要记住科学管理不仅在提高生产力上,而且在保护劳动者的尊严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的确,百年来泰罗制一直面临新条件下的考验,尤其现在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服务经济时代,越来越多创造性工作不断出现。 外加中国企业普遍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习惯,常常把创新型的工作,寄托在员工的“自由发挥”基础上。 在未来的白领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泰罗制,这是个现实问题。 不妨让我们把目光再移到近百年前的穆藕初先生身上,他在《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序言中写道:“熟谙此书所载方法,引申触类变通,化裁而妙用之,无论个人与家庭,社会与国家,种种事业,参用此项新办法,无不立收奇效。 ”为什么在各种领域都会立收奇效?不管古典泰罗制是否真的如一些人所说,忽略了“人”的因素,只是把人当成了经济人,强调物质激励,但是,泰罗自己也表示过“科学管理不是方法、制度,而是一种理念”。 杜拉克也指出:“《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无论在哪里都很适用:生产力因之成倍地增长,工人的实际收入急剧上升,工作时间减少,工人的体力及精神压力减小。 同时,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而产品价格却降低了。 ”时代在变,但管理的核心规律和人性的基础并没有变。 就像泰罗制思想被随后的福特公司实践,迅速将全人类带入汽车时代;之后又被丰田公司改良,迅速将全人类带入个性时代一样,在未来甚至就在当下,泰罗制理念在知识型、服务型企业也必将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与创造。 时代面貌日新月异,本质“其实一样一样儿的”。 迎难赶上,不容再失当然,我们也应该正视泰罗制在中国推广的“特殊性”。 早先穆藕初就看到:泰罗在美国应用的前提,是所有关于人性、人的素质、人的道德问题已经解决了。 “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先驱”当年的这些感慨,现在看来仍然适用,甚至更加突出——当代中国处于全面转型,哪怕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管理和技术上的转型,中国的人群素质、中国的人际关系,注定还停留在过去的社会里面。 国家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泰罗制的应用与升级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但最有价值的事又有哪一件是顺风顺水的?要知道,丰田生产方式是在推行整整10年后才开始有回报的。 因此,“抛弃泰罗制成为时髦”,尤其对中国企业,无疑是一大悲哀。 目前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压力是中国企业更大的危机,还是更深刻的转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规范化管理和流程竞争力的重塑,进而在新兴领域创造性地应用。 因为,在新兴领域,我们和世界依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在新行业里将泰罗制理念嫁接、运用得好,谁就能将往往昙花一现的“噱头”,变成真金白银的“实力”!
据说中国太平历史悠久,求介绍下中国太平的历史?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是中国保险业的开山鼻祖,是中国民族保险事业的传承者。 92年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经历了中国保险业的风云变幻,积累了中国保险业的深厚底蕴,展现了中国民族保险事业的发展脉络。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根源,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保险业。 在那个时代,太平保险、中国保险和民安保险等三大品牌相继诞生,并初露锋芒。 92年来,从立足沪上,潮涌香江,到扬帆海外,再到回归祖国大陆,汇聚了一条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历史长河。 融合了三个生生不息的悠久民族品牌的内在精神与强大力量。 随后中国太平高速发展,历经92载的风雨洗礼,中国太平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60余万名员工、24家子公司和2000余家各级营业机构、6000亿总资产、总保费突破1500亿元、管理资产突破1万亿元的大型跨国金融保险集团。 经营范围涉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北美、欧洲、大洋洲、东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业务范围涵盖寿险、财险、养老保险、再保险、再保险经纪及保险代理、互联网保险、资产管理、证券经纪、金融租赁、不动产投资、养老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等领域,业务种类齐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保险服务。 2018年7月,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高质量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92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中国太平”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本土,走向海外的独特经历,塑造了“中国太平”鲜明的企业内涵;迈入新时代,中国太平将遵循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为万世开太平”的境界,以“共享”为基本原则,与各方利益相关者携手,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融保险企业,共同实现“共享太平”的美好愿景。
万利股票开户网预约优质证券公司开户,佣金万一免五,还能开AA级头部券商! 开户微信:gpk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