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光大银行股票价格分析和投资展望

公司概况

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银行”)是中国领先的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作为中国光大集团旗下的核心

光大银行股票价格和投资展望

投资展望

基于光大银行的财务业绩、行业地位和市场环境,我们对光大银行股票的投资展望如下:

风险提示

投资光大银行股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充分考虑以下风险:

结论

综合来看,我们对光大银行股票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持乐观态度。基于其稳健的财务业绩、强大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环境,我们认为光大银行股票在未来仍具有较好的投资潜力。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

顺周期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1 银行类的顺周期行业股票龙头包括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 2 地产类的顺周期行业股票龙头包括万科A、深振业A、中国宝安、沙河股份、招商地产、中粮地产、中航地产、深国商、深圳华强、宜华地产等; 3 建筑类的顺周期行业股票龙头包括中铁二局、城投控股、南方建材等; 4 基建类股票的顺周期行业股票龙头包括建筑装饰、工程机械等。 进入11月以来,顺周期板块强势领涨,有色金属指数大涨近20%居首,采掘指数涨逾15%,非银金融、钢铁、银行等指数均涨逾10%。 分析人士指出,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顺周期板块有望继续走强。 证券时报·数据宝回溯历史数据发现,周期股行情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并且,近期多家头部券商研报认为周期行情有望演变为中期行情。 据此,数据宝梳理出《顺周期成长龙头50强》榜单,以飨读者。 顺周期板块,是近期突然爆火的新名词,与之前的周期板块、强周期板块意思基本一致,顾名思义,指的是在能够经济周期向上的时候,板块业绩也能向上,反之经济周期向下的时候,板块业绩也向下。 一般而言,顺周期板块主要包括金融、地产、建材、基建等行业。 金融行业包含银行、券商、保险。 板块行情还能否持续,持续多久,可能是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中金公司近期发布研报称,宏观经济复苏趋势明确,流动性环境亦有利于银行业绩表现,向前看预计A股和H股银行指数未来3-5个季度的上涨空间分别为50%和60%。 中信证券认为,复苏交易仍是主线,建议优先配置顺周期和外需驱动型大宗商品,建议坚定顺周期配置,同时A股风格再平衡可能进一步向低估值银行板块蔓延。 本轮行情指数涨幅50%左右,时间8个月左右。 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本轮行情仍有延续可能。 中银证券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全球共生模式正在重启,这可能意味着本轮周期行情将更类似于2009年复苏牛。 2021年周期股的需求弹性有海外地产和消费的支撑,而供给端较为刚性,行业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 中银证券直言,大周期行情将成为2021年市场最具吸引力的板块,建议超配传统周期中的有色、化工、钢铁、煤炭和石油石化,以及大金融的保险、银行及券商。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基金去年四季度累计持有计算机行业个股市值达亿元,占行业内流通市值总数的486%,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居首位。 具体来看,基金去年四季度累计持有计算机行业个股90只,从占上市公司流通股本比例来看,卫宁软件(行情,问诊)(3570%)、旋极信息(行情,问诊)(2681%)、启明星辰(行情,问诊)(2510%)、东方网力(行情,问诊)(2372%)、千方科技(行情,问诊)(2360%)、万达信息(行情,问诊)(2115%)、达实智能(行情,问诊)(2100%)等个股本期基金持股数量均超过公司流通股本的20%。 从持股市值来看,板块内有10只个股基金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其中,恒生电子(行情,问诊)(万元)、万达信息(万元)、卫宁软件(万元)、海康威视(行情,问诊)(万元)、航天信息(行情,问诊)(万元)、启明星辰(万元)、东华软件(行情,问诊)(万元)、聚龙股份(行情,问诊)(万元)、神州泰岳(行情,问诊)(万元)、新大陆(行情,问诊)(万元)成为去年四季度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 分析人士表示,计算机行业基金持股市值占比居前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原因是,由于计算机行业概念股属于新兴产业以及成长股比较多,因此,主题基金配置计算机板块内个股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来自于去年四季度计算机个股调整后,基金看好板块后市的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市场热点出现了一定轮动,在大盘股出现震荡的同时,以计算机板块为首的中小盘个股出现了反弹行情,而上述基金重仓个股在今年以来亦有良好表现。 具体来看,上述90只个股中,今年处于交易中的个股有83只,其中78只均实现不同程度上涨,占比达9398%。 截至昨日,除12月30日上市的南威软件(行情,问诊)大涨9793%外,银之杰(行情,问诊)(6003%)、用友软件(行情,问诊)(4666%)、东华软件(4338%)、金证股份(行情,问诊)(4302%)、中科金财(行情,问诊)(4289%)、飞利信(行情,问诊)(3981%)、易联众(行情,问诊)(3565%)、信雅达(行情,问诊)(3383%)、数字政通(行情,问诊)(3344%)、中国软件(行情,问诊)(3307%)等10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超过了30%。 从新进增持的角度来看,去年四季度基金累计增持板块内15只个股、新进3只个股。 增持方面,去年四季度基金对航天信息、万达信息、用友软件等3只个股增持幅度最大,增持数量均超过千万股,分别达到万股、万股、2574万股,此外,基金去年四季度增持卫宁软件、启明星辰、中国软件、浪潮信息(行情,问诊)、华胜天成(行情,问诊)、达实智能等个股百万股以上。 新进的个股方面,在去年四季度新进的3只个股中,南威软件、中科曙光(行情,问诊)均为四季度首发上市的次新股,新进数量为2665万股和010万股,此外,基金去年四季度新进了湘邮科技(行情,问诊)9706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成长性一直是基金投资中小盘或新兴产业个股的重要指标,基金重仓股历来拥有较好业绩表现,而本期也不例外。 据公司年报业绩预告披露显示,上述90家公司中共有54家披露了2014年业绩预告,48家实现业绩预喜。 其中,大智慧(行情,问诊)、海隆软件(行情,问诊)、旋极信息、长亮科技(行情,问诊)等公司预计2014年净利润有望实现翻番,而基金去年四季度新进的湘邮科技则预计公司在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板块的近期走势,方正证券(行情,问诊)表示,近期板块迎来多项利好,首先,国务院提出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振了国产软件板块;其次,《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促使金融IT板块再度发力。 第三,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有望出台,对A股网络安全板块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建议上,该券商表示,2015年是改革攻坚之年,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压力,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信息技术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坚定长期看好计算机板块。 继续推荐金融IT领域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神州信息(行情,问诊)、恒生电子、银之杰、安硕信息(行情,问诊)、中科金财;国产软件方面的用友软件、鼎捷软件(行情,问诊)、远光软件(行情,问诊)。 非银金融 改革预期打开行业发展空间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四季度基金共计持有非银金融板块34只个股,而基金四季度累计持有这34只个股的市值为亿元,占非银金融整个板块市值的441%,在申万行业中排名第二。 具体来看,在基金持有的股票中,持有市值居前的10只个股分别为:中国平安(行情,问诊)(万元)、中信证券(行情,问诊)(万元)、海通证券(行情,问诊)(万元)、中国太保(行情,问诊)(万元)、中国人寿(行情,问诊)(万元)、广发证券(行情,问诊)(万元)、华泰证券(行情,问诊)(万元)、长江证券(行情,问诊)(万元)、宏源证券(行情,问诊)(万元)、新华保险(行情,问诊)(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股份变动来看,基金去年四季度相对去年三季度共计增持24只非银金融个股,另外还新进了国信证券(行情,问诊)和大连控股(行情,问诊)。 增持和新进股份最多的前10名个股为中国平安(万股)、中信证券(万股)、海通证券(万股)、中国太保(万股)、华泰证券(万股)、中国人寿(万股)、国信证券(万股)、兴业证券(行情,问诊)(万股)、长江证券(万股)、中航资本(行情,问诊)(万股)。

解释下这次银行涨息的目的和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1、本次加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本次加息同时上调存款和贷款利率,有别于此前市场预期可能采用非对称的加息手段(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 总体来看,存款利率上调的幅度高于贷款利率,各期限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在20-60bp,各期限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在20-25bp。 存款利率曲线陡峭化上移,而贷款利率曲线则基本平行上移。 存贷款利率调整幅度不再是9的倍数,而是5的倍数或者是存款和贷款利率在调整后尾数是0或者5,可能是希望逐步与国际利率调整的幅度特征接轨。 2、加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是少数一直坚持认为年内可能加息的机构。 在下半年策略报告对货币政策的展望中,我们就提出调控手段在四季度会出现变化,从数量转向价格,由于通胀仍居高不下,而经济增长也出现企稳,所以央行可能适当采用价格工具稳定通胀预期。 在10月份的月报中,我们依然坚持在经济增速开始企稳、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仍在增强的情况下,四季度存在加息的可能。 其实加息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通胀高了自然就应该加息,但市场长期以来关于是否加息的各种争论把问题反而复杂化了。 我们认为在这里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过去对为什么应该加息的看法以及与市场其它观点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未来货币政策的动向。 第一,不要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维持低利率作为中国不加息的理由。 过去中国的利率周期确实都是跟随美国的利率周期,但那是因为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外需驱动,美国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所以美国的利率政策相对于中国具有领先性。 但在次贷危机后的这一轮经济复苏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逐步转向内需,使得经济周期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独立性,这也就要求中国央行需要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前瞻性,强调“以我为主”。 事实上,中国才是这一轮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大多数亚洲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都已进入加息周期,与发达国家的利率周期呈现出“脱钩”的迹象。 第二,不要把中美利差因素加大升值压力作为中国不加息的理由。 从历史经验来看,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实际是新一轮紧缩政策的开始,并伴随着加息周期的到来。 换句话讲,央行在今年6月作出汇改重启的决定,实际表明其认为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确立,政策退出不会导致经济再次出现大幅下滑,接下来的只是退出节奏和力度的问题,需要视经济增速的情况而定。 很多人认为9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利率适宜保持稳定,避免吸引热钱进入。 如果参照06-07年加息和升值周期,可以发现,加息从来没有因为升值导致热钱持续流入而中断过,只是在具体节奏上和升值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 而升值通常不会连续数月都保持较快的速度,所以在升值速度加快一段时间后加息的可能性不是下降,反而是增大了。 此外,中美利差实际上一直都不是吸引热钱流入的主要因素,而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在过去与热钱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如今年以来中国利率一直高于美国利率,但是热钱在1-4月是流入的,5-7是流出的,而8-9月又是流入的,这种变化和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阶段性回暖的时间是不谋而合的。 考虑到房地产调控政策长期内都难以放松,我们觉得热钱不具有大幅流入的基础,对于利率提高引来热钱流入的担忧有点过于杞人忧天。 第三,不要过分夸大加息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实际上今年以来信贷额度控制的紧缩力度要远强于加息,随着利率调整的正常化,我们认为信贷控制的色彩会逐步减弱。 货币状况指数显示,今年以来实行信贷额度调控对紧缩的贡献力度最大,而汇率和利率两个价格调控手段的紧缩作用并不明显,尤其是利率由于通胀上升使得实际利率为负,反而起到了放松的作用。 我们以前就谈到,数量调控相对于价格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更大,而央行不愿意采用价格调控一定程度上和汇改有关,担心引起持续的升值预期。 但随着汇改重启后,我们认为这方面的顾虑会逐步消除,未来价格调控(包括利率和汇率)的运用空间会更大,央行可能会更倚重于这些手段,数量调控的色彩可能反而会逐步淡化。 如在加息后对信贷额度的控制可以有所放松,让银行更多地通过价格工具来控制信贷需求,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未必有直接信贷额度控制那样大。 此外,本次加息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低,也显示央行考虑到企业或居民的承受能力,希望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第四,负利率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和通胀预期增强是加息的最根本原因。 我们认为加息最根本的原因仍是利率水平低于通胀的中枢水平,负利率长期存在将导致金融体系变得不稳定,今年以来银行的存款增长乏力,只能依靠加大协议存款、财政存款的吸收力度或变相揽存的方式来满足存贷比指标的考核,因此提高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吸存压力。 此外,长期的负利率也会导致居民的通胀预期增强,央行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的通胀预期已接近07-08年的高点,加息对控制通胀预期比数量调控更有效。 可以看到这次加息中,存款利率曲线是陡峭化上移的,5年期存款利率上调60bp之多,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也体现了监管当局希望增加中长期存款的吸引力,希望居民和企业多存中长期贷款,一方面稳定银行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减少游资对各种资产和资源品的炒作。 3、为什么此时加息?第一,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可能好于市场预期,而未来的通胀可能高于市场预期。 央行选择在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加息,并且采取的是对称加息,而不是此前预期的非对称加息,说明经济增长的数据可能会高于市场预期,如GDP同比增速可能在9.5%以上,使得政府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下降。 而国庆节后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使得10月份CPI同比很可能超过4%,所以提早加息也有利于缓和日益高涨的通胀预期。 第二,加息说明央行意识到未来通胀的形势比原先的预期要严重。 我们认为前期央行一直不愿加息是基于对CPI年底会回落的判断,因此认为负利率状态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但是我们的判断是,CPI在明年年中之前都难以回落至3%以下,也就是说,负利率状态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情,而会持续较长的时间,长时间的负利率是央行不能容忍的。 这也反映了央行对未来通胀的预期有所改变。 第三,加息可能有助于降低短期内加速升值的必要性。 虽然加息和升值不矛盾,但前面已谈到在节奏上两者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过去两个月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加快,也刺激了市场对升值预期的增强。 而加息后年内升值速度预计会明显放慢,从而有助于减弱迅速升值的市场预期。 此外,加息后海外市场的反应是美元反弹,这也使得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速度会放慢,甚至不排除小幅贬值的可能。 4、到明年年中是否还会继续加息?首先,我们认为决定未来是否继续加息的关键仍是国内的通胀水平,而不是海外的利率水平以及汇率变化。 如果我们前面对加息原因的逻辑分析成立的话,那么未来是否继续加息的判断标准就应该更加单一,只要CPI没有出现趋势性回落,那么加息就仍有可能。 其次,基于我们对明年CPI水平的判断,我们倾向于认为到明年年中之前仍存在1-2次加息的可能,即1年期定存利率回到3%左右。 我们认为明年上半年CPI同比仍将在3%以上,且有超过4%的可能,而下半年能否回落存在不确定性,全年来看CPI均值应该不会明显低于3%。 而且跟据我们在下半年策略报告中对长期通胀的看法,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胀中枢未来很可能是上移的,因此1年期定存利率上调至3%左右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也只能勉强纠正负利率的状态。 如果1年期定存利率上调至3%左右,那么按照对称加息来看,1年期贷款利率也将上调至6.06%,也仅仅是回到06年8月加息后的水平(当时是6.12%,目前更低是因为每次加息的幅度比过去都少了2bp)。 这个利率水平并不算高,因为06年经济也并没有出现过热的特征,大幅加息是在07年才出现的。 所以我们认为贷款利率在达到6%之后并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明显的融资成本负担,只要经济增速仍保持在8%以上,这个利率水平应属于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 如果考虑到近年来信用债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许多企业可以通过发债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贷款利率的上调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会更小。 5、本次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不能将本次加息视为“利空出尽”的信号,首次加息对债券市场最大的负面影响不在于加息本身,而在于会打开市场对未来加息的想象力空间,所以收益率到明年年中的大趋势将是上升。 第一,只要未来通胀继续上升,市场对再次加息的预期就会增强,不管是否加息,债券收益率都可能会提前作出反应。 尽管近期市场通胀预期上升,但债券市场大多数投资者仍对年内甚至明年的加息预期都不强,收益率上升的幅度并不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仅仅回升至6月份的高点,而中短期收益率调整幅度较小,1年以内的央票和短融则因为资金充裕收益率反而小幅回落。 但这次加息之后,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会发生较大变化,争论的焦点不再是是否加息,而是加几次的问题。 只要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而经济增长保持平稳,那么市场对继续加息的预期就会增强。 从2004年和2007年的首次加息来看,在通胀压力较大的市场环境中,由于市场预期未来还会继续加息,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在加息后的上升幅度一般都可能超过1年期定存利率的调整幅度。 只有在加息后期,市场预期未来加息可能性逐步降低,债券收益率的调整才会比较少,甚至出现回落(典型的如07年下半年的几次加息)。 06年两次加息对长债收益率的影响不大,我们认为主要是当时CPI不高,市场并没有连续加息的预期。 第二,银行资金成本提高,尤其是保险的保单成本可能会显著上升,从而对债券收益率形成上行压力。 这次加息中,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不过对于定期存款而言,1年以上期限存款所占的比例很低(1年和1年以下的存款居多),对银行加权平均存款成本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由于活期存款利率没有调整,而活期存款利率占存款的比例超过一半,因此这次加息对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幅度大约在12-15bp。 不过,动态的来看,由于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可能导致部分活期存款和1年期的存款转移到更长期限的存款,即中长期存款的比例会提高,那么银行资金成本的提高幅度可能会高于该水平。 此外,保险的保单成本主要是盯住5年期定存利率的,如今年大多数万能险的结算利率都高于3.6%,而本次定存利率中5年期上调幅度最大,达到4.2%,这将直接提升保险的保单成本,从而推高保险公司对长债收益率的要求。 第三,供需关系变化可能向不利于债市的方向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这次加息确认了加息周期的开始,那么企业就会预期未来贷款利率会逐步上升,因此会倾向于加快债券的发行节奏,以锁定较低的融资成本,毕竟目前信用债的发行利率仍明显低于贷款利率。 这可能会使得未来一段时间信用债的供给压力会持续增大。 另一方面,加息抬高了协议存款的利率水平,使得保险购买长债的意愿进一步减弱。 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协议存款利率的时候,名义的存款利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照指标,这次5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上调60bp达到4.2%,即使在不对利率讨价还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做协议存款的利率水平也能轻松超过4%,那么对于收益率仍达不到或只是略高于4%的中长期债券而言,吸引力会明显下降,保险公司配置这些长期债券的需求也会减弱。 此外,加息正值四季度,大部分配置型机构都已完成全年的任务,并不急于在这个时候加大配置力度,而交易型机构今年也已有明显的浮盈,无心恋战,更多的会选择离场观望。 因此总体来看,债券的供给可能会增加,而需求可能会减少,供需关系的改变可能不利于债市。

贷款利率超预期下调 利好的不单是楼市

上周五,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超预期下调,对市场影响几何?

5月20日,最新一期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 正如市场预期,LPR利率调降了,但超出意料的是,这次单独下调了5年期以上LPR利率,且下调幅度达15个基点(BP)。

此举被市场视为央行给房地产市场单独“开小灶”。 对此,有市场观点称,在5年期以上LPR下调的情况下,存量按揭房贷成本也下调,有助于减轻存量购房者按揭还款负担,提振消费需求;另外,有房者可能因此降低提前还贷动力,提高持股意愿,尤其是持有股息率在5%以上的股票。

5年期以上LPR的大手笔调降,刺激A股、港股和汇率等中国资产大涨。 A股市场表现上,截至5月20日收盘,沪指涨1.6%,收复3100点;深成指涨1.82%;创业板指涨1.69%;港股市场也有明显反弹,恒生指数涨约3%,恒生科技指数涨4.7%。

截至5月20日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6740,较上一交易日上涨938个基点,周内涨1090个基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收盘,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的价差也收窄到42个基点。

从更广泛的层面看,LPR的下调不仅对房市有影响,也将影响各行各业,惠及更多主体。 作为中长期贷款定价的参考,5年期以上LPR降低有助于促进中长期贷款企稳回升,提振企业融资需求。

如何影响楼市

作为房贷定价的锚,对于购房者而言,在加点基数不变的情况下,5年期以上LPR利率的下调将减少房贷支出。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这意味着支持刚需住房需求金融政策力度有所加大;另一方面,随着5年期以上LPR的调整,存量按揭房贷成本也下调,有助于减轻存量购房者按揭还款负担,提振消费需求。

自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5年期以上LPR下调4次,从4.85%降至4.6%,此次调整后进一步降至4.45%。

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与企业贷款不同,个人住房贷款期限长,目前99%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与5年期以上LPR挂钩。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全国层面新发放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从LPR调整为LPR-20BP,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保持LPR 60BP。

业内专家称,此次调整后,按照最新LPR计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最低可达首套房4.25%,二套房5.05%。 5年期以上LPR下调,有助于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减轻居民房贷利息压力,稳定投资、消费和宏观经济基本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9年LPR改革完成后,所有新发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以相应期限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在房贷转化成LPR利率模式后,新的房贷全部采用LPR定价模式,存量房贷也从2020年下半年起开始批量进行转换。

业内专家表示,本次LPR调整对新发放和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均会产生影响。 对于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立即下调15个基点,叠加央行、银保监会5月15日将全国新发放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从LPR调整为LPR-20BP,新申请住房贷款的居民家庭将迎来双重利好,购买二套房的居民家庭也能从中获益。

该专家还表示,对于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也将在购房人与商业银行合同约定的利率重定价日后下调15个基点。 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平均每月可减少支出约45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1.6万元。

不过,还需注意的是,按照国内房贷利率的区域特点,最终各地方银行机构是否落地实施还存在不确定性。 而且在实际情况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不同银行也会根据贷款人的资质、当时外部环境等对加点基数做出不同调整。

但对于银行来说,相比资产,住房按揭贷款仍属于优质资产,存在加大投放的动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4月居民部门住房贷款减少了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反映出居民的购房意愿回落。 本月5年期以上LPR下降15BP,总体上会降低购房成本,有助于满足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和促进消费。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5年期以上LPR报价利率下调,直接利好制造业与房地产,市场信心逐步回暖,年内房地产与制造业复苏加快将带动国内消费和投资反弹,内需动能有望稳步恢复。

LPR缘何非对称降息

事实上,市场对于本次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调较为意外。 LPR由两部分组成,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加点,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 一般而言,MLF如果未变,LPR难以变动。 而本月5年期以上LPR调降,为2019年LPR新机制以来第一次。

“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信贷需求,稳住楼市运行,当前推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降的迫切性很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受货币政策边际向宽推动,这段时间以银行同业存单收益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加上近期监管层在着力降低银行存款成本,因此报价行下调LPR报价的动力明显增强,最终带动5月5年期LPR报价打破常规下调。

而之所以5年期LPR报价下调15个基点,而1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可能缘于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最低点,而居民房贷利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年初以来尽管房地产金融环境在持续回暖,但受疫情及行业本身运行规律等因素影响,楼市下滑势头仍在延续,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正在加大。

其中,1~4月房地产投资增速由正转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涉房消费持续处于负增长状态。 由此,继5月15日央行宣布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20个基点后,5月主要针对居民房贷的5年期LPR报价也下调15个基点,表明当前政策面对楼市的定向降息正在加码,意在遏制房地产下滑势头。

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本次单独调降5年期LPR利率,且幅度超预期,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近几个月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需求偏弱,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成本,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二是,近几个月国内房地产复苏不理想,5年期报价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按揭贷款成本提振刚需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运行;三是,此前央行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降准央行结存利润依法上缴、专项再贷款、优化存款利率等,为银行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为银行金融机构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成本营造良好条件。

未来仍有调降空间

作为中长期贷款定价的参考,5年期以上LPR的下调也有助于提振企业融资需求。 4月企业部门票据融资加快增长,而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反映出融资需求不足。 而随着利率调降,将降低中长期融资成本,有助于帮助企业尽快扭转预期、提振信心,加快完成复工复产,从而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对记者表示,当前,1年期LPR已经较低(1年期MLF操作利率为2.85%,点差85个基点),下降空间本已不大;而降低5年期以上LPR,可推动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提振企业恢复生产、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从一季度和4月金融数据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缓慢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推动降低居民住房贷款负担。

在汇率方面,“5年期LPR意外大降15个基点,提振了市场的风险情绪,也提振了人民币。 ”某外资行外汇交易员告诉记者,“预计后续要继续观察外资流出情况、出口冲击对贸易顺差的潜在影响,以及美元的后续强度。 我们认为美元/人民币可能会走出W形。 ”

在此次LPR调整后,展望未来,多数市场观点认为,LPR仍有下调空间。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团队分析称,5月20日央行下调5年期以上LPR15个基点,标志着本轮密集落地的稳增长政策进入发力期,货币政策的重心从松货币转向宽信用,预计今年剩下时间里还有降准和LPR降息空间。

王青分析,2021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对美联储政策收紧预期已较为充分,美联储也先后启动加息和减码购债,但这并未影响中国央行去年12月和今年4月两度降准及今年1月降息。 由此,若6月乃至下半年早些时候降准降息持续落地,LPR报价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空间。 这也将带动企业贷款利率和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降。

温彬也表示,当前全球通胀高位波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快收紧,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多变。 下一阶段,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力度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人群纾困,促进经济加快企稳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股票开户网优质证券公司开户优惠进行中:交易所手续费+1分,可调低到交易所保证金!开户微信:gpkhcom